
王莽 時所鑄錢币名。亦泛指貨币。《漢書·王莽傳下》:“是歲,罷大小錢,更行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寸,直貨錢二十五。貨錢徑一寸,重五銖,枚直一。兩品并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若乃 張敏 之斷輕侮, 郭躬 之議擅誅, 程曉 之駁校事, 司馬芝 之議貨錢……事實允當,可謂達議體矣。”
“貨錢”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貨錢(拼音:huò qián)指王莽時期鑄造的錢币名,也泛指貨币。這一概念源自新朝王莽的貨币改革,據《漢書·王莽傳下》記載,當時廢止舊币後推行“貨布”與“貨錢”兩種新币,其中貨錢直徑一寸、重五铢,一枚價值等同于舊币一铢。
貨錢是中國古代貨币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反映了王莽時期的經濟改革嘗試。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形制或流通背景,可查閱《漢書》等史料來源。
《貨錢》是指用于交易、購買貨物的金錢。在商業交易中,買賣雙方所交換的貨物與貨币就是“貨錢”。
《貨錢》這個詞的部首是貝(貝貝)和钅(金字旁),其中貝部表示與財富有關的東西,钅部表示與金錢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貨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最早,經商貿易時,人們使用實物來進行交換,例如糧食、布匹等,後來逐漸發展出以金屬币為代表的貨币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用金屬币更加方便,于是就誕生了“貨錢”這個詞。
《貨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貨錢」。
古時候對于《貨錢》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了類似的意思和形狀,例如:「貨錢」、「貨幰」。
1.他為了買下那輛汽車,不惜付出了大量的貨錢。
2.我賺了一筆錢,可以購買自己心儀的貨物。
1.貨币
2.貨物
3.貨價
4.錢袋
1.金錢
2.財富
3.資金
4.款項
1.貧窮
2.負債
3.虧損
4.債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