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竿的意思、風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竿的解釋

風中的竹子。 唐 魏求己 《自禦史左授山陽丞》詩:“風竿一眇邈,月樹幾裴回。” 唐 李峤 《烏》詩:“聯翩依月樹,迢遞繞風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竿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風”(風)和“竿”(竹竿)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典籍用例及文化背景綜合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

    風竿指古代測風器具“相風竿”的簡稱,以竿頂系帛或鳥羽觀測風向。

    《淮南子·齊俗訓》:“伣之見風也,無須臾之間定矣。” 東漢高誘注:“伣,候風者也,世所謂五兩。” 此“伣”即風竿雛形。

  2. 引申義

    • 脆弱易折之物

      因竹竿遇強風易折,引申為脆弱、易受摧折的事物。

      唐代李商隱《河内詩》:“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清馮浩注引古語:“風竿易折,喻世事無常。”

    • 禅宗公案意象

      佛教典籍中,“風幡”(風動幡動)公案衍生出“風竿”代指外境與心識的關系。

      《景德傳燈錄》卷五:“(慧能)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師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後世以“風竿”喻心外幻相。

二、文化淵源

  1. 天文儀器

    漢代“相風銅烏”(銅制鳥形風竿)為最早風向儀,《三輔黃圖》載:“長安宮南有靈台,高十五仞,上有相風銅烏,遇風乃動。”

  2. 詩詞意象

    唐宋詩詞常以“風竿”隱喻人生飄搖,如:

    陸遊《秋興》:“風竿一夕摧,歲月真電掣。”

三、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歸納為兩義項:

  1. 測風竹竿(古天文儀器組件);
  2. 喻指易受外力影響而動搖的事物(文學與哲學語境)。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線上版鍊接
  2. 《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
  3. 《景德傳燈錄》(大正新修大藏經)
  4. 《三輔黃圖校釋》(三秦出版社)
  5. 《陸遊全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風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風竿”原指風中的竹子,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用以描繪自然景象的靈動或孤寂感。例如:

二、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風竿”可引申為比喻人在困境中表現出的堅韌意志(如)。這一解釋将“風竿”類比為風筝的支撐竿,強調其“在風中屹立不倒”的象征意義。不過,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直接體現,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讀。

三、用法說明

  1. 文學意象:多用于詩歌或散文中,常與“月樹”“孤鳥”等意象搭配,增強畫面感。
  2. 現代語境:若采用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其比喻性,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或權威漢語詞典(如、4)。

别人正在浏覽...

躃踴博蕩撥棄帝閑厎豫更人光铓護持毀巢翦刀草解帶桀犬介焉疾疴錦簇金鼎經帏謹疾盡人金庭伉行磕匝棱森蓮腮瞭望台麗彩貍裘漏網之魚洛伯猕猴桃明光锃亮木枋沐日浴月目無組織牌面館貧儉箝絡旂常輕車簡從青珉瓊毂驅突饒舌調唇鋭武深巷蛇神牛鬼十二監石闌幹釋提桓因衰索肆類攤書擁百城讨惡剪暴嗢呼王綱網開三面王水舞忭香江脅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