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經筵。 明 李東陽 《送董禮部尚矩還南京》詩:“誰言省署寅清地,不及經幃侍從勞?”參見“ 經筵 ”。
“經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g wéi,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經帏”指古代帝王或官員研讀經史的講席,即“經筵”的别稱。經筵是古代為君主或重臣講解儒家經典、治國之道的學術活動,具有教育和議政的雙重功能。
明代李東陽《送董禮部尚矩還南京》詩中提到:“誰言省署寅清地,不及經帏侍從勞?”,此處“經帏”即指經筵講席,強調其學術與政治意義。
“經帏”一詞多用于古代文獻,體現儒家文化中經典研習與治國理政的結合,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或文學研究領域。
《經帏》(jīng wéi)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解釋為用帷帏(簾子)遮擋。
經帏的部首是“糸”(mì)和“巾”(jīn),共有8個筆畫。
經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文選·漁陽夜行賦》中,形容漁陽王平定燕地叛亂時将嚴密看守,如遮擋帷帏一般。
經帏的繁體字為「經帷」。
在古代,經帏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早期的寫法為「經幃」。
1. 天空中的白雲猶如經帏,輕輕掩蓋着太陽。
2. 她用一面細密的經帏為窗戶遮擋了外界的視線。
經帏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包括遮帏(zhē wéi)、遮掩(zhē yǎn)。
反義詞包括露天和透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