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翦刀草的意思、翦刀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翦刀草的解釋

慈姑苗。慈姑生水田中,其葉如剪刀形,故稱。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六·慈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翦刀草是漢語中對部分草本植物的民間俗稱,其名稱來源于植株形态特征。該詞彙在《中國植物志》中未收錄為标準學名,但在地方性植物志中可見相關記載。根據華東地區植物資源調查記錄,"翦刀草"主要指以下兩類植物:

  1. 酢漿草屬植物

    特指紅花酢漿草(學名:Oxalis corymbosa),其葉片呈倒心形,三小葉複葉閉合時形似剪刀刃口,故得此名。該植物具有清熱解毒功效,《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記載其鮮草搗碎可外敷治療跌打損傷。

  2. 鸢尾科植物

    部分文獻将剪刀股(學名:Iris japonica)的幼苗稱為翦刀草,因其劍形葉片基部相互抱合,形成類似剪刀的結構。明代《救荒本草》描述其"葉似剪刀形,故得名",嫩葉可作救荒野菜食用。

該名稱存在地域差異性,在《閩南本草圖譜》中另指爵床科的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因其對生葉片的葉尖常呈交叉狀排列。現代植物分類學建議使用标準學名以避免混淆,相關形态特征描述可參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線上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翦刀草是慈姑的别稱,其名稱與形态特征、曆史記載密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翦刀草即慈姑苗,屬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葉片形似剪刀而得名。其名稱中的“翦”通“剪”,指葉片的分裂形狀。

  2. 植物特征與生長環境
    葉片呈箭頭狀,前端分叉如剪刀,多生長于水田或沼澤地。地下部分為球莖,可食用,味甘微苦,俗稱“蔬卵”。

  3. 分布與曆史記載
    原産中國,南北均有分布,南方栽培較多。福建連城地區已有百年種植史,當地縣志記載其别稱“莽菇”。

  4. 文獻溯源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六·慈姑》中明确記載了翦刀草的形态特征,成為後世考據的重要依據。

  5. 名稱演變
    除“翦刀草”外,古時亦寫作“剪刀草”,現代植物學多采用“慈姑”作為正式名稱,但民間仍保留傳統叫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慈姑的藥用價值或栽培技術,可查閱《本草綱目》原文或農業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苦闇汶傲童闆闆六十四缤紛賓天碧水避卧辟召沖賬綢緞儲備糧戳破待釁道緣堆花方外友焚香膜拜福至心靈過不的鼓柂合表和售鴻隙煎蹙簡率簡閲謹小慎微酒缾拉丁化立嗣掄算門行免冠逆料偏端撇閃萍聚普洱茶情理輕驟散麻深文周内深竹失速淑媛酸鼻貪財慕勢歎悒圖諜外台枉撓窩窩膩膩誣劾武義相門戶枵然下帖寫搨嶰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