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躃踴的意思、躃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躃踴的解釋

見“ 躃踴 ”。


亦作“躄踴”。亦作“躄踴”。1.躃,用同“ 擗 ”。捶胸頓足。哀痛貌。《晉書·慕容熙載記》:“ 苻氏 死, 熙 悲號躃踴,若喪考妣。” 宋 沉遘 《慰太師相公疏》:“伏惟攀號躃踴,五内分崩,何可勝處。” 明 高明 《琵琶記·散發歸林》:“孩兒亦為 蔡氏 婦,生不能供甘旨,死不能盡躄踴,葬不能事窀穸。” 清 戴名世 《程孝子傳》:“自是躃踴號泣,飲食不下咽,見者皆為感動。”《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回:“ 子遷 到得 濟南 ,入了繼父公館,不免對了靈柩假意的也要躃踴號叫了兩聲。”

(2).躃,用同“ 擗 ”。跳躍。 清 袁枚 《新齊諧·白骨精》:“一夕月色甚佳,主人閒步前山,忽見一白物躃踴而來,稜嶒有聲,狀甚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躃踴”(bì yǒng)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極度哀痛時的肢體動作,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捶胸頓足,是古代喪禮中表達悲痛的動作。其中“躃”同“擗”(pǐ),意為捶打胸部;“踴”指頓足跳躍,合起來形容哀傷至極的狀态。

  2.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孝經·喪親》:“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後見于曹植《文帝诔》等文獻。例如《南史》記載:“撫膺擗踴,涕泗交流”,描述痛哭時捶胸頓足的情景。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記載,表達對親人離世或重大變故的哀恸。如《晉書》用“躃踴”描述慕容熙在喪禮中的悲痛表現。

  4. 字形與異體

    • “躃”為“擗”的通假字,二者可互換使用;
    • 亦作“躄踴”,均為同一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成語(如“擗踴哭泣”)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孝經》及《續世說》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躃踴(zú yǒ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人們歡騰的舞蹈或熱烈的跳躍。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足(zú),右邊的部首是甬(yǒng)。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總筆畫數為13。 《躃踴》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漢民族的文化。它傳承了漢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和對生活的喜悅态度。在繁體字中,躃踴的寫法為「躅踴」。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躃踴的古漢字寫法是「躅踴」。這種古漢字寫法在現代已不常用,但在曆史文獻和文化遺産中仍有出現。 以下是對躃踴這個詞語的例句使用: 1. 他們在慶祝活動中躃踴歡快,展現出無盡的活力。 2. 節日慶典上,人們身着節日盛裝,踏着激昂的音樂躃踴起舞。 與躃踴相關的組詞包括舞蹈、歡騰、歡快等。舞蹈指的是一種通過身體的動作和音樂來表達情感或故事的藝術形式。歡騰形容人們熱烈、興奮地歡樂跳躍的狀态。歡快形容人們快樂、愉悅的心情或動作。 在躃踴的反義詞中,可以考慮使用靜止、沉默等詞語,描述與躃踴相對立的狀态。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