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躃踴的意思、躃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躃踴的解釋

見“ 躃踴 ”。


亦作“躄踴”。亦作“躄踴”。1.躃,用同“ 擗 ”。捶胸頓足。哀痛貌。《晉書·慕容熙載記》:“ 苻氏 死, 熙 悲號躃踴,若喪考妣。” 宋 沉遘 《慰太師相公疏》:“伏惟攀號躃踴,五内分崩,何可勝處。” 明 高明 《琵琶記·散發歸林》:“孩兒亦為 蔡氏 婦,生不能供甘旨,死不能盡躄踴,葬不能事窀穸。” 清 戴名世 《程孝子傳》:“自是躃踴號泣,飲食不下咽,見者皆為感動。”《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回:“ 子遷 到得 濟南 ,入了繼父公館,不免對了靈柩假意的也要躃踴號叫了兩聲。”

(2).躃,用同“ 擗 ”。跳躍。 清 袁枚 《新齊諧·白骨精》:“一夕月色甚佳,主人閒步前山,忽見一白物躃踴而來,稜嶒有聲,狀甚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躃踴(bì yǒng)是漢語中一個形容極度悲痛的複合動詞,專指古代喪禮中捶胸頓足、頓足號哭的哀悼行為。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動作特征

  1. 捶胸頓足

    “躃”通“擗”,指捶擊胸膛;“踴”指跳躍頓足。二字組合生動描繪喪親者悲痛失控時以肢體動作宣洩哀傷的情狀,如《禮記·檀弓下》載“擗踴,哀之至也”。

  2. 禮制化的哀悼儀式

    在古代喪禮中,“躃踴”是符合禮節的規範行為。《儀禮·士喪禮》規定,死者親屬需根據親疏關系行“躃踴”之禮,如“主人哭拜,稽颡成踴”。


二、文化内涵與情感強度

  1. 哀痛至極的象征

    該詞承載着華夏喪葬文化中對“哀毀骨立”情感的極緻表達,如《孝經·喪親章》言“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強調其作為孝道的外顯。

  2. 文學中的悲情意象

    古典文學常借“躃踴”渲染悲劇氛圍。如《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描寫寶玉聽聞黛玉死訊時“不禁嚎啕大哭,擗踴大恸”,凸顯人物崩潰心境。


三、字源與詞義演變

  1. 單字溯源
    • 躃:本義為仆倒,引申為悲痛跌倒之态。《說文解字·足部》:“躃,倒也。”
    • 踴:特指喪禮中的跳躍動作。《釋名·釋喪制》:“踴,跳也。悲甚則跳。”
  2. 古今用法差異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仍在研究古代禮制、文學作品的學術語境中出現,如《漢語大詞典》收錄其釋義為“捶胸頓足,形容極度悲哀”。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出版。詳見“躃踴”詞條釋義(紙質版第10卷第128頁)。

  2. 《禮記譯注》

    楊天宇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對“擗踴”的禮制内涵有詳細考釋(見《檀弓》《喪大記》篇注)。

  3. 《儀禮·士喪禮》

    中華書局點校本,2014年。記載喪禮中“踴”的儀式規範(鄭玄注:“踴,跳也。哀甚則跳”)。

  4.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對“躃”“踴”的字形本義考辨(卷三、卷七)。

網絡擴展解釋

“躃踴”(bì yǒng)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極度哀痛時的肢體動作,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捶胸頓足,是古代喪禮中表達悲痛的動作。其中“躃”同“擗”(pǐ),意為捶打胸部;“踴”指頓足跳躍,合起來形容哀傷至極的狀态。

  2.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孝經·喪親》:“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後見于曹植《文帝诔》等文獻。例如《南史》記載:“撫膺擗踴,涕泗交流”,描述痛哭時捶胸頓足的情景。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記載,表達對親人離世或重大變故的哀恸。如《晉書》用“躃踴”描述慕容熙在喪禮中的悲痛表現。

  4. 字形與異體

    • “躃”為“擗”的通假字,二者可互換使用;
    • 亦作“躄踴”,均為同一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成語(如“擗踴哭泣”)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孝經》及《續世說》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笆筐闆實剝取倉急産利朝士稱警出牓春眼帶動得到方針繁蔭分細茖蔥耕男歌嘔恭承構讦狗蠅梅棺蓋醢醓悍夫灰滅互結霍亨索倫家族火神獎譽箭壺健舌椒子截頭路結症驚采絶豔九旗絶祀開鍋空外空心蘿蔔練悉落地生根夢澤謬說目連嗐頭南山宗培土平理伽藍镕式蛇脂世難試演水曹郎疏懈算囊頑質渦漩下聯枭心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