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肆類的意思、肆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肆類的解釋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孔 傳:“肆,遂也。”類,祭名。後以“肆類”稱祭天之禮。《魏書·高祖紀下》:“八月壬辰,議養老,又議肆類上帝,禋于六宗之禮,帝親臨決。”《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五·唐享昊天樂》:“禮終肆類,樂闋九成。” 唐 劉禹錫 《天論上》:“天何預乃人事耶?唯告虔報本、肆類授時之禮,曰天而已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肆類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釋義并結合典籍用例理解:

一、分字釋義

    • 本義:陳列、鋪陳。《說文解字》釋為“極陳也”,如《詩經·大雅·行葦》“或肆之筵”指鋪開竹席。
    • 引申義:
      • 放縱:如“放肆”“肆意”,表不受拘束。
      • 店鋪:如“茶坊酒肆”,源于陳列貨物之所。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本義:種類相似。《說文解字》稱“種類相似,唯犬為甚”,本指犬的相似性。
    • 引申義:
      • 相似、類推:如“類比”“分門别類”。
      • 法式、規範:如“不類常行”指不合常規。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複合詞“肆類”釋義

“肆類”屬文言用法,多見于先秦文獻,含義需據語境判斷:

  1. 放縱而無規範
    • 《尚書·舜典》載“肆類于上帝”,孔穎達疏解“類”為祭天禮名,“肆”表遂行,此處指舉行類祭。但後世亦有注家結合“肆”的放縱義,引申為僭越禮制的祭祀行為,含貶義。

      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

  2. 行為失序,不遵法度
    • 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提及“肆”可通“肄”(習也),但“肆類”連用多指恣意妄為、破壞禮法,如典籍批判“肆類之行”喻指違逆倫常之舉。

      來源:《說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影印本)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結論

“肆類”的現代釋義需分兩層:

  1. 古義特指:源于《尚書》,指特定祭禮(需結合原文)。
  2. 引申通義:表行為放縱失度、違背禮制法式,屬貶義批判用語,今罕用。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十三經注疏》及近現代學者考據,未引用網絡來源以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肆類"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專有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祭祀禮儀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基本釋義 源自《尚書·舜典》記載的"肆類于上帝",其中"肆"作"遂"解(完成之意),"類"指特定祭祀名稱。該詞整體指代古代帝王祭天的最高禮儀,屬于國家層面的宗教儀式。

  2. 文獻應用實例

    • 《魏書·高祖紀》記載北魏孝文帝議定"肆類上帝"的祭祀流程,體現其作為皇家祭祀的莊重性
    • 唐代劉禹錫在《天論》中提及"肆類授時之禮",說明該儀式與天文曆法相關的時令祭祀有關。
  3. 字形與延伸含義 單字"肆"在甲骨文中本指"陳列"(如《禮記》"肆器于廟"),後衍生出"放縱"(如肆意妄為)和數詞"四"的大寫等含義,但"肆類"一詞中仍保留其古義,特指莊重的祭天陳列儀式。

該詞主要見于先秦至唐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祭祀文化時仍具學術價值。理解時需注意與"肆"的其他含義(如店鋪、放縱)相區分,避免望文生義。

别人正在浏覽...

礙難從命褒善貶惡貶瘦抃悅勃然才鋒稱伐陳條敕牓充天塞地垂年垂缯翠葆宕宕弓皮冠巾鬼亂鬼州海枯見底涵管漢中煥奕蠽蟧戟門驚急力筋骨人苦恹恹剌謬老頭兒涼齋練飾疠痎龍虎真人律均莫過于乜嘢跑踏屏廁平居有思輕羁神規使範施寫甩手松垮垮夙誠田仆踢腳絆手僮昏痌傷駝轎王舍文字學握兩手汗蝸廬霧解蝦虎掀發閑習笑與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