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璧的意思、奉璧的詳細解釋
奉璧的解釋
戰國 趙惠文王 得 楚 和氏 璧, 秦昭王 緻書 趙王 ,願以十五城易璧。時 秦 強 趙 弱, 惠文王 恐 趙 予璧而 秦 不予城, 蔺相如 願奉璧前往,曰:“城入 趙 而璧留 秦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 趙 。”見《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後即以“歸趙”、“奉璧”等比喻物歸原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興兒 道:‘老兄不必着慌!銀子是小弟拾得在此,自當奉璧。’”《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那 談爾音 看了看就嚷起道:‘這還了得!這個大柬斷不敢當,奉璧!奉璧!’” 魯迅 《書信集·緻李秉中》:“友人之代為清理廢紙者,不遑細察,竟與他種信劄,同遭毀棄,以緻無從奉璧,實不勝歉仄。”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璧的解釋 璧 ì 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禮時用作禮器,亦可作飾物。 美玉的通稱:璧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璧日(像璧玉一樣圓而亮的太陽)。璧月。 筆畫數:; 部首:玉;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奉璧”是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
一、核心釋義
“奉璧”本義指蔺相如奉命攜帶和氏璧出使秦國的曆史事件,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秦昭王提出以十五城交換趙國的和氏璧,蔺相如奉璧前往,後識破秦國的欺詐意圖,最終以“完璧歸趙”保全了玉璧。因此,“奉璧”常用來比喻将物品完好無損地歸還給原主,例如“今日奉璧,物歸舊主”。
二、詞義延伸
- 典故中的具體動作:特指蔺相如“捧着玉璧出使”的行為(例句3)。
- 象征誠信與智慧:因蔺相如的智勇,該詞也隱含對守信、果敢品質的贊揚。
- 近義詞關聯:常與“完璧歸趙”“璧還”“奉趙”等詞互換使用,均表示歸還。
三、使用場景
- 文學表達:多見于曆史叙事或古典風格文本,如“蔺相如願奉璧前往”。
- 現代引申:可形容貴重物品的歸還,例如“拾金不昧,自當奉璧”。
四、注意誤區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真誠贈送”,這與曆史典故的本義不符,實際應以“歸還”為核心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璧》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以敬奉的心态來守護和珍視寶璧”。它由兩部分組成,第一個部首是奉(“攴”),第二個部首是璧(“玉”)。奉的筆畫數為5,璧的筆畫數為13。
《奉璧》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用于形容人們對于寶璧的崇敬和珍視。在古代,寶璧被視為極為珍貴的美玉,人們會以極大的尊敬對待它,将其奉獻給君主或供奉在廟宇中。
在繁體字中,奉璧的寫法并未有明顯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的變化較大,因此對于奉璧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奉璧這個詞已經存在了很久,并且在古代文獻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将珍貴的玉璧奉獻給國家博物館。
其他與奉璧相關的詞彙有:奉獻、珍視、崇敬、護佑
奉璧的反義詞為不珍視、不尊敬。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