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毛 傳:“昔者 顔叔子 獨處于室,鄰之釐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 顔叔子 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後因以“縮屋稱貞”頌揚對危難中的婦女不加侵侮的美德。《北齊書·廢帝紀》:“ 顔子 縮屋稱貞, 柳下 嫗而不亂,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縮屋稱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該成語形容在困境或危難中保持高尚品德,尤其指對處于弱勢的女性不加侵犯的美德。核心包含兩層意象:
成語源自《詩經·小雅·巷伯》的毛亨注解。據記載,春秋時期,顔叔子獨居時,鄰家寡婦因房屋被風雨摧毀前來求助。他讓婦人執燭照明,柴火燃盡後甚至拆屋取木續燃,終夜保持禮節,未越雷池一步。這一故事成為“縮屋稱貞”的典故來源。
該成語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慎獨”精神的推崇,尤其在男女相處方面強調禮法與自律,成為中華倫理觀念的一個縮影。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典故背景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北齊書》相關注釋。
《縮屋稱貞》是一種諺語,意思是指一個人過分拘謹,小心翼翼,不敢放開自己。
《縮屋稱貞》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縮:缶(缶字部),共七畫。
屋:屍(屍字部),七畫。
貞:豕(豕字部),八畫。
《縮屋稱貞》這個諺語最早出自《論語·子罕第八》章節,原文是:“縮要稱貞,犯而不校。”其中的“縮要稱貞”就是指一個人過分拘謹,小心翼翼。
《縮屋稱貞》的繁體字為「縮屋稱貞」。
在古時候,「縮屋稱貞」這個諺語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他過于縮屋稱貞,總是擔心得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縮頭縮腦、稱貞作直、縮步以洩憤。
小心謹慎、拘謹。
放縱、隨心所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