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撥的意思、關撥的詳細解釋
關撥的解釋
撥發或領取。 宋 嶽珂 《桯史·大散論賞書》:“兼 魚關 籤廳,所備金帛錢物,充滿府藏,宣撫不住關撥,豈是無椿辦也。”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而脩内司又逐時於左帑關撥,數尤不少。”《明律·兵律·毀棄軍器》:“凡将帥關撥一應軍器,征守事訖,停留不回納官者,十日杖六十,每十日加一等。”
詞語分解
- 關的解釋 關 (關) ā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并轉(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關塞(刬 )。關津。嘉峪關。 征收進出口貨稅的機構:海關
- 撥的解釋 撥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撥動。把鐘撥準了。撥冗(推開繁忙的事物,抽出時間)。撥雲見日。 分給:撥發。撥款。撥付。 治理:撥亂反正。 掉轉:撥轉馬頭。 量詞,用于成批的,分組的:分成兩
網絡擴展解釋
“關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為撥發或領取,主要指官方或制度化的物資調配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讀音:guān bō(注音:ㄍㄨㄢ ㄅㄛ)。
- 釋義:指通過官方渠道撥付、發放或領取財物、軍需等,常見于古代行政、軍事或財政相關的文獻中。
2.曆史用法
- 宋代:多用于財政調配。例如:
- 南宋嶽珂《桯史·大散論賞書》提到“宣撫不住關撥”,指官方持續撥發金帛錢物。
- 俞文豹《吹劍四錄》記載“左帑關撥”,指從國庫中支取財物。
- 明代:涉及軍事物資管理。《明律·兵律·毀棄軍器》規定,将領若未及時回納關撥的軍器,将受杖刑處罰。
3.延伸理解
- 詞義側重:強調官方授權的流程,如“撥發”指向下級發放,“領取”則指向上級申領,均需符合制度規範。
- 現代關聯:當代類似概念如“財政撥款”“物資調撥”,但“關撥”一詞已不常用,主要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引用。
4.例句參考
- 古籍用例:“立法機關撥款作為大學經費”(引例)。
- 元代詩詞:“玄關撥轉,自得真仙訣”(引姬翼詩),此處為引申義,比喻突破關鍵環節。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桯史》《明律》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曆史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撥的意思
關撥(guān bō)是一個動詞,指的是重新調整、重新安排或改變某個事物的位置或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撥的部首是扌(手部),拆分後的筆畫是8畫。
來源
關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在種植作物的過程中,農民需要調整或改變植物的生長狀态,以提高産量。這種調整或改變的行為被稱為“關撥”,逐漸演變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繁體
關撥的繁體寫法為關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經過多次演變,關撥的古代寫法為「關」,其中「」為字音符號,代表發音,不是正式的筆畫。
例句
1. 他關撥了工作中的優先順序,以便更好地完成項目。
2. 這位醫生建議關撥飲食結構,以改善身體狀況。
組詞
相關的詞組有:關注、相關、關系、撥亂反正。
近義詞
換位、調整、移動。
反義詞
固定、穩定、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