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急的意思、刻急的詳細解釋
刻急的解釋
苛刻嚴峻。《漢書·酷吏傳·嚴延年》:“聞 延年 用刑刻急。”《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五年》:“﹝ 陸長源 ﹞性刻急,恃才傲物。”
詞語分解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 急的解釋 急 í 焦燥:急燥。着急。焦急。 氣惱,發怒:急眼。 使着急:這件事真急人。 匆促:急促。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急流。急進。急先鋒。急風暴雨。 迫切,要緊:急切。急診。
專業解析
"刻急"是一個相對少用且帶有文言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待人苛刻、性情急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核心含義
"刻急"主要形容人的性格或處事方式:
- 刻薄嚴厲:指待人接物缺乏寬容,要求過分嚴苛,不近人情。
- 急躁迫切:指性情急躁,缺乏耐心,遇事急于求成或容易發怒。
二、 字義分解
- 刻:本義為用刀子在竹木、玉石等物品上雕鑿。引申義有:
- 苛刻、嚴酷:如“刻薄”、“刻毒”。(參考《漢語大詞典》對“刻”字的釋義)
- 程度深、深切:如“深刻”、“刻苦”。但在“刻急”中,主要取“苛刻”義。
- 急:本義指焦躁、氣惱。引申義有:
- 焦躁、着急:如“急躁”、“心急”。
- 迫切、緊要:如“緊急”、“急事”。
- 快速、猛烈:如“急流”、“急病”。
在“刻急”中,主要取“急躁”、“焦躁”義。
三、 綜合釋義
因此,“刻急”可以理解為:
- 性情苛刻而急躁:形容一個人既對他人要求嚴苛、不寬容,自身又缺乏耐心,容易動怒。
- 處事嚴酷而急切:形容處理事情時手段嚴厲、不留情面,同時又顯得倉促、缺乏周全考慮。
四、 使用特征
- 書面語色彩:該詞在現代漢語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于書面語或對曆史人物、文學形象的描述中。
- 貶義傾向:通常帶有負面評價,形容一種不受歡迎的性格或處事态度。
- 近義詞:刻薄、苛刻、急躁、性急、峻急(在性情嚴厲急躁的意義上)。
- 反義詞:寬厚、仁慈、溫和、從容、耐心。
五、 來源說明
雖然“刻急”作為獨立詞條在常用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較少,但其構成語素“刻”與“急”的含義在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其複合詞義可通過語素分析及古代文獻用例得以确認(如《漢語大詞典》等大型曆時性辭書可能收錄相關書證)。該詞體現了漢語詞彙通過語素組合表意的特點。
(注: 由于未能在搜索結果中找到直接、權威且可公開訪問的網絡鍊接指向包含“刻急”詞條的特定詞典頁面(如《漢語大詞典》線上版的該詞條),為遵循提供真實有效鍊接的要求,此處僅作來源說明,不提供具體鍊接。建議查閱權威的紙質版或正式授權的電子版大型漢語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等)獲取更詳盡的釋義和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刻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è jí(注音:ㄎㄜˋ ㄐㄧˊ),主要含義為苛刻嚴峻,常用于形容性格、處事方式或刑罰嚴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待人處事過于嚴苛、缺乏寬容,帶有急躁或嚴厲的特質。
- 近義詞:峻刻、刻深、慘酷。
- 反義詞:寬厚、溫和。
二、古籍出處與例句
-
《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聞延年用刑刻急。”
描述嚴延年(漢代酷吏)執法嚴酷,刑罰苛刻。
-
《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五年》
“(陸長源)性刻急,恃才傲物。”
指唐代官員陸長源性格嚴厲急躁,且自負才學。
三、用法說明
- 適用對象: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描述人物性格、治理手段等。
- 現代語境: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常見于學術讨論或文學作品中。
四、補充說明
- 與“刻薄”的差異:
“刻急”更強調嚴厲與急躁并存,而“刻薄”側重待人冷酷、言語尖酸。
- 詞源關聯:
“刻”有“嚴苛”之意(如“刻深”),“急”則體現性情急躁,二者結合強化了苛刻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背景,可參考《漢書》《資治通鑒》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節風抱兜筆陡碧玉篸臣仕脆繃催取顇族大口東張西張二何房卡飛龍廄分熟分形共氣膚泛改訂高密衮供設骨痨牯犀候吏萑苻花相笏帶回鹘卉木胡擄忙亂簡樸焦府焦心勞思解役謹言慎行颎光鸠尾窺筩欄栅輪裳落英眉泉蒙鈍曩日前宵氣鼓鼓起講騎鲸李清高七星壇稔謀熱水器設隘釋冕熟貨踏五花蜩蟧頹淪相形失色閑人跣足喜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