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奉命陪同外族賓客的使臣。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故事》:“蕃使入國門,則差館伴使副,同在驛,趨朝,見辭,遊宴。”《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八年》:“辛亥,改命 徽猷閣 直學士 王倫 充館伴使。”
館伴使是古代中國負責外交接待的重要官職,其定義與職責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館伴使是宋、遼、金時期設置的專職使臣,主要職責是陪同進入本國都城的外族或外國賓客。與"接伴使"形成銜接關系:接伴使負責境外迎接使團,而館伴使在都城全程陪同。
2. 核心職責
3. 曆史實例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王倫曾被任命為館伴使接待金國使臣,這成為宋金外交的重要案例。該職位的任命多選通曉外交禮儀的官員,常由直學士等文職擔任。
4. 相關術語
該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國對外交禮儀的重視,通過專職使臣制度既保持外交禮節,又維護國家安全。其運作模式對研究宋遼金外交體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館伴使》是一個由“館”、“伴”和“使”三個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館(饣/川)伴(人/冂)使(人/十)
拆分筆畫:館(5畫)伴(6畫)使(8畫)
《館伴使》是由館、伴、使三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由于沒有明确的曆史來源,可能是根據實際情景和需要而産生的新詞語。
在繁體字符中,館為館,伴為伴,使為使。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定的變化。根據古時候的寫法,館可以寫作館,伴可以寫作伴,使可以寫作使。
1. 他們互為館伴使,彼此之間相互扶持,一同前行。
2. 他的職責是使館内各種活動順利進行。
館伴使沒有特定的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和需要進行組合。
由于《館伴使》是一個新的詞語,暫時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由于《館伴使》是一個新的詞語,暫時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