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奮不顧身。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故 司州 刺吏 蔡道恭 率勵義勇,奮不顧命。”
你提到的“奮不顧命”并非現代漢語中的标準成語,可能是“奮不顧身”的誤寫或個别語境下的變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這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最早見于《漢書·司馬遷傳》,意為奮勇向前,不顧自身安危。例如:“消防員奮不顧身沖入火場救人。”
若按字面拆分:
若需強調“不顧生命”,可使用:
“奮不顧身”是規範表達,“奮不顧命”非常規,可能為筆誤或特殊創作。建議優先使用标準成語以确保準确性。
《奮不顧命》這個詞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實現目标或完成任務而毫不顧忌自身安危的決心和勇氣。
《奮不顧命》這個詞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大”、“人”、“心”、“口”,它們的總筆畫數為23。
《奮不顧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曆史上,許多英雄人物以奮不顧命的精神戰勝了艱苦的環境和強大的敵人,成為了後人稱道的楷模。這個詞語在民間流傳,後來被廣泛使用。
《奮不顧命》(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中,《奮不顧命》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漢字的發展曆史悠久,字形也經曆過演變和變化,所以在古時候寫《奮不顧命》的方式可能會與現代有所差異。
1. 在戰場上,戰士們奮不顧命地沖向敵人。
2. 他為了保護家人,奮不顧命地與歹徒搏鬥。
1. 勇往直前
2. 拼盡全力
3. 無所畏懼
4. 全力以赴
1. 無畏前行
2. 不懼危險
3. 不計個人安危
4. 樂于冒險
1. 膽小怕事
2. 畏首畏尾
3. 退縮不前
4. 顧忌個人安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