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夫 , 西漢 人,初以勇武聞名,為人剛直不阿,任俠,好飲酒罵人。與丞相 田蚡 不和,後因在 蚡 處使酒罵座,戲侮 田蚡 ,為 蚡 所劾,以不敬罪族誅。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後用以指人借酒發洩心中的不滿。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推門看竹,何妨王子乘輿;索酒指瓶,便倣 灌夫 駡坐。”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行草》:“若師《争座位》三表,則為 灌夫 駡坐,可永絶之。”
“灌夫罵坐”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現詳細解釋如下:
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為人剛烈,因與丞相田蚡(fén)交惡,一次宴會上借酒怒罵田蚡及其親信,最終被彈劾“不敬罪”而遭族誅。
此成語常用于文學、藝術評論中,如康有為曾以“若師《争座位》三表,則為灌夫罵坐”比喻書法風格中的鋒芒外露。
提示:如需了解完整典故或不同典籍中的解讀,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灌夫罵坐》是一個成語,描述的是在大雨中,一個人空洞無物地罵着坐在船上。它形容人行為荒唐可笑,無聊且缺乏思考。
《灌夫罵坐》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辶(辵,行走部)和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灌夫罵坐》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長恨歌》中。這個成語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解釋,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是以大雨中的景象為藍本,形容一個人荒唐可笑的姿态。
《灌夫罵坐》的繁體寫法為:灌夫罵坐。
古時候《灌夫罵坐》的寫法為:灌夫駡座。
他在會議上說了一堆毫無邏輯的話,簡直就像《灌夫罵坐》。
組詞:灌注、灌輸、灌溉、夫妻、罵人、坐席、坐标等。
近義詞:胡言亂語、無病呻吟、瞎扯蛋、胡攪蠻纏等。
反義詞:嚴肅、認真、嚴謹、理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