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磻溪的意思、磻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磻溪的解釋

[name of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水名。一名璜河。在今陝西寶雞市東南。源出南山茲谷,北流入渭水。相傳呂尚(姜太公)垂釣于此而遇周文王

詳細解釋

亦作“ 磻谿 ”。亦作“ 磻磎 ”。水名。在今 陝西省 寶雞市 東南,傳說為 周 呂尚 未遇 文王 時垂釣處。亦借指 呂尚 。《韓詩外傳》卷八:“ 太公望 少為人壻,老而見去,屠牛 朝歌 ,賃於 棘津 ,釣於 磻溪 。” 晉 李石 《續博物志》卷八:“ 汲縣 舊 汲郡 ,有硤水為 磻溪 , 太公 釣處,有 太公泉 、 太公廟 。”《陳書·高祖紀上》:“是以 文 武 之佐, 磻磎 藴其玉璜; 堯 舜 之臣, 榮河 鏤其金版。” 唐 韓愈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韻》:“ 傅氏 築已卑, 磻溪 釣何激。”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決計》:“ 淳化 功名推 許國 , 磻溪 功業重 西周 。” 清 方文 《姜先生六十雙壽》:“ 非熊 若是 磻谿 老,此日垂竿竹尚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磻溪(拼音:pán x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水名:指位于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南的河流,屬渭水支流。該名稱源自古代地名,因姜太公(呂尚)曾在此垂釣并遇周文王而聞名。
  2. 地名:也指中國浙江省的一處地名,但具體位置和典故較少提及。

二、地理與曆史背景


三、文化意象


四、其他讀音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記載或地理位置考據,可參考《水經注》《韓詩外傳》等古籍或地方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磻溪》的意思

《磻溪》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撥動河水的石”或“滾動流水的石頭”。這個詞常用來比喻奮鬥不懈的精神和意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磻溪》的拆分部首是石(石頭)。根據《康熙字典》,它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磻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磻溪》一詩中。在現代漢字中,使用繁體字“磻溪”來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書法中,磻溪的寫法更接近于許多曲線和幾何形狀的結合。這種古代寫法不如現代簡化字的書寫方便,我們平時使用的是現代簡化字的寫法。

例句

1. 他以奮鬥精神,不斷撥動自己内心的磻溪。

2. 她是一塊滾動的磻溪,永不停歇。

組詞

磻溪并不常用于組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前面加上修飾詞或動詞來構成新的詞組,如“勇敢的磻溪”、“磻溪奮鬥”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磻溪的近義詞可以是“奮鬥”、“拼搏”、“努力”等,它們都表達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反義詞可以是“懈怠”、“懶散”、“消沉”等,這些詞語與磻溪相反,表達了懶惰和自暴自棄的态度。

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據提供的要求直接給出的答案,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出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