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扇的意思、蒲葵扇的詳細解釋
蒲葵扇的解釋
用蒲葵葉制成的扇。俗稱蒲扇。《晉書·謝安傳》:“鄉人有罷 中宿縣 者,還詣 安 。 安 問其歸資,答曰:‘有蒲葵扇五萬。’” 唐 李嘉祐 《寄王舍人竹樓》詩:“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閒眠對水鷗。”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鸾鳳》:“他一手用蒲葵扇擋住當午的太陽……望發出蟬聲的梧桐前進。”
詞語分解
- 蒲的解釋 蒲 ú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裡,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蒲黃(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絨。蒲扇。 指“菖蒲”:蒲節。蒲月(指農曆五月)。
- 葵扇的解釋 用蒲葵葉制成的扇子。俗稱芭蕉扇。《晉書·謝安傳》:“有蒲葵扇五萬。” 唐 白居易 《遊豐樂招提佛光三寺》詩:“竹鞋葵扇白綃巾,林野為家雲是身。” 宋 範成大 《嘲蚊》詩:“驅以葵扇風,薰以艾煙濕。
網絡擴展解釋
蒲葵扇是一種傳統手工扇具,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基本定義
蒲葵扇是用蒲葵(棕榈科常綠喬木)的葉和柄制成的扇子,質輕、價廉,是中國古代至現代普及度最高的扇類之一,俗稱“蒲扇”“葵扇”或“芭蕉扇”。
特點與用途
- 材質與工藝:選取長約30厘米的蒲葵葉,經日曬、水洗、烘幹、壓平等工序制成,廣東新會地區以火烙扇畫工藝聞名。
- 功能:主要用于夏季扇風納涼,古代亦用于煎藥時加大火力,或作為僧人、道士的隨身物品(如濟公形象中的标志性道具)。
曆史與文化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晉書·謝安傳》,唐代詩人李嘉祐、現代作家許地山等均在作品中提及。
- 地域特色:廣東江門新會被稱為“葵鄉”,其葵藝文化傳承千年,扇面烙畫技藝獨具特色。
别稱辨析
雖俗稱“芭蕉扇”,但實際與芭蕉植物無關,而是因蒲葵葉形似芭蕉葉得名。古典文學中(如《西遊記》)提到的“芭蕉扇”則屬神話設定,與蒲葵扇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作細節或文化典故,可參考政府官網及古籍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葵扇》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是蒲草制成的扇子。在漢字中,它由“艹”、“艹”、“手”、“工”、“扌”、“矢”六個部首組成。
首先,“艹”是草的意思,表示與植物有關。第二個“艹”則代表了蒲草這種特定的植物。接下來,“手”代表手部,表示這是一個與手相連的物品。緊接着,“工”代表工具,說明這是用手工制作出來的。最後,“扌”與“矢”組合在一起,形成“扇”的字形,表示其用途是扇風。
《蒲葵扇》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化,扇子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被廣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儀式。蒲葵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其莖葉柔軟,適合制作扇子。因此,蒲草制成的扇子被稱為《蒲葵扇》。
在繁體字中,蒲葵扇的寫法為「蒲葵扇」。繁體字保留了字形和結構的傳統,更符合古代的漢字書寫風格。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蒲葵扇可以用「蒲葵扇」這樣的字形來表達,不同于現代簡化字。
例句:我從老家帶來了一把精美的蒲葵扇,在夏天使用它可以幫助降溫。
組詞:蒲草、扇子、制作、手工、軟柔、降溫。
近義詞:葵扇、竹扇、芭蕉扇。
反義詞:散熱器、電風扇。
總之,蒲葵扇是指用蒲草制作的扇子。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曆史和廣泛的應用。蒲葵扇的繁體字寫作「蒲葵扇」,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使用蒲葵扇可以幫助降溫,是夏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