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穰儉的意思、穰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穰儉的解釋

1.猶豐歉。謂年歲豐登或歉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穰儉"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穰"和"儉"兩個單字組成,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農業社會中的年成豐歉狀況,屬于較為典雅的書面用語。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穰 (ráng)

    • 本義:指禾谷豐盛、莊稼豐收。《說文解字》釋為"黍已治者",引申為豐饒、繁盛。
    • 典籍例證:

      《史記·貨殖列傳》:"穰歲之秋,疏客必食。"(豐年秋收時,即使疏遠的客人也會得到食物款待)

  2. 儉 (jiǎn)

    • 本義:原指自我約束,後特指年成歉收、物資匮乏。《廣雅·釋诂》:"儉,少也。"
    • 典籍例證:

      《逸周書·籴匡》:"年儉谷不足,賓祭以中盛。"(歉收之年糧食不足,祭祀宴賓用中等規格)

  3. 穰儉合義

    • 整體含義:泛指農業收成的豐年與荒年,強調自然經濟下豐歉交替的現象。
    • 語用特征:常見于古代經濟政策文獻,如論及糧食儲備、賦稅調節等議題。

二、典籍用例與曆史語境

  1. 經濟政策中的運用

    • 賈誼《論積貯疏》:"世之有穰儉,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豐年荒年交替是自然規律,禹湯時代亦曾經曆)
    • 體現古人以"穰儉"解釋經濟波動,主張建立"常平倉"制度平衡糧價(《漢書·食貨志》)。
  2. 社會倫理延伸

    • 《孟子·梁惠王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批判統治者不調節"穰儉"導緻的民生困苦,強調政府責任。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古代文獻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對"穰""儉"的形音義考辨(中華書局影印本)。
    • 《史記》《漢書》《孟子》等經典中的經濟史實(可參考"中華經典古籍庫"線上資源)。
  2. 現代辭書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穰儉"詞條釋為"豐年與荒年",引《論積貯疏》為例證。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穰""儉"分項釋義及複合詞用例。

四、相關概念拓展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文獻名稱及通行版本信息;現代辭書可訪問"中國知網"或"國學大師網"查詢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穰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分析全面理解:

一、詞義解析

穰儉(ráng jiǎn)指年歲的豐收或歉收,即綜合表示農業收成的豐盈與匮乏狀态。其中:

二、構成與用法

該詞為并列結構,通過“穰”(豐收)與“儉”(歉收)的對舉,概括年景波動。例如:

三、現代關聯

如今“穰儉”已屬生僻詞,但可通過其構成字理解相關概念:

四、文獻例證

  1. 南朝《荊州圖副》:“湖澤所産,足穰儉歲”——以物産調節豐歉年景;
  2. 《宋書》載顔延之赈濟策略,體現古代對“穰儉”周期的應對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扒釘寶迹襃進被褐懷珠輩行辯理不差毫發不奪時簿廳稱媚觸抹春寒大科黨派電割二婚親二者必取其一方枘圜鑿飛檐封瘗覆逴撫勞赙馬婦孺皆知高産鶴寒化分兼肉叫聒讦奏金粉南朝禁室觐谒酒罏考楚犒軍蓮肉林府聆受曆史潮流镂篆罵仗迷瘴腩炙偏移潛心滌慮歧頤仁祠辱井三謝少白頭深入淺出攝收飾官師吏剔抽秃揣溫顧五糧液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