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仁德的意思、仁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仁德的解釋

[benevolent moral integrity] 待人寬厚而好施恩德

詳細解釋

指緻利除害愛人無私的崇高道德。《逸周書·大聚》:“生無乏用,死無傳屍,此謂仁德。”《淮南子·缪稱訓》:“善之由我,與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後漢書·魯恭傳》:“進柔良,退貪殘,奉時令。所以助仁德,順昊天,緻和氣、利黎民者也。” 唐 韓愈 《論孔戣緻仕狀》:“此誠陛下仁德之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仁德”是漢語中一個重要的道德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讀:

一、核心定義 “仁德”由“仁”與“德”組合而成,指待人寬厚、樂善好施的崇高道德品質()。其中:

二、文化内涵

  1. 儒家核心地位:在儒家倫理中,仁德被視為治國安邦與個人修養的基礎,如《後漢書》記載“助仁德,順昊天”體現其對社會的調和作用()。
  2. 行為體現:包含緻利除害、愛人無私的實踐要求,如《逸周書》所言“生無乏用,死無傳屍”即強調惠及衆生的責任()。

三、古籍例證

四、使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寬厚待人、重視道義的品格,如:

仁德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至高境界,也是儒家理想社會的構建基石,其内涵跨越時空,至今仍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标尺。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仁德》:品德高尚的道德準則 1. 仁德的含義

《仁德》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仁”和“德”,代表着高尚的道德準則和理念。它在中文文化中被廣泛認可,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仁”字的部首是“人”字,而“德”字的部首是“彳”字。

筆畫:《仁》字的筆畫排列順序為二橫一豎一撇一捺,共五畫。而《德》字的筆畫排列順序為彳一橫一豎一橫一撇一捺,共七畫。

3. 詞語來源

《仁德》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儒家學說中注重個體的修養和道德品質,将其作為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指标。《中庸》一書中闡述了“仁德”作為理想行為準則的重要性。

4.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仁德》可以寫作「仁德」。繁體字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延續的地區(如台灣和香港)中使用的寫法。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不同于現代字形,原先的《仁德》字可以寫作「仞德」。這種古老的寫法反映了演變過程中漢字形态的變化。

6. 例句

例句1:“仁德是一種追求善良、寬厚、仁愛心态的價值觀。”

例句2:“隻有遵循仁德原則,人們才能在社會中取得和諧共處的境地。”

7. 組詞

組詞1:仁義禮智信(儒家的五倫之道)

組詞2:仁愛、仁心、仁善、品德

8.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仁義、仁慈

反義詞:暴虐、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