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匪唯 ”。1.非但;不隻。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禮樂是悅,詩書是敦,匪惟摭華,乃尋厥根。”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匪唯無益,乃反為損。”《太平廣記》卷二四一引 唐 無名氏《王氏聞見錄·王承休》:“自當初打破 梁原 城池,擄掠 義寧 戶口,截腕者非一,斬首者甚衆,匪惟生彼人心,抑亦損茲聖德。” 明 李東陽 《送石邦彥檢讨序》:“ 邦彥 視予若弟子之於師,坐立稱謂,匪惟不為抗,又若有過焉者。”
(2).不是。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匪惟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仇兆鳌 注:“此皆王之忠勤所格,非帝老而倦遊也。”
“匪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非但;不隻
表示遞進關系,強調後文内容比前文更進一步。例如:
不是
用于否定判斷,但此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匪惟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不僅”、“不隻是”之意。它可以用來表達某種情況或事物不僅有一種特點或表現,還有另外一種特點或表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匪惟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匚”和“心”。
匚的部首是“匚”,總筆畫數為3。
心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4。
來源匪惟最早見于《漢書·卷56·董仲舒傳》:“夫道...而動心者,惟賢者也;而不動心者,匪惟愚者也。”
繁體匪惟的繁體為「非惟」。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匪惟的寫法可能和現代略有不同,具體情況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古代文獻。
例句他的成績不僅優秀,匪惟在學術研究上也有突出的表現。
組詞匪惡、匪僞、惟念、惟一等。
近義詞除了、不止、不僅僅。
反義詞隻是、僅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