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觐的意思、來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觐的解釋

本指古代諸侯在秋天前來朝見帝王。《周禮·春官·大宗伯》“秋見曰覲” 唐 賈公彥 疏:“秋,西方六服,當覲之歲,盡來覲。”後亦泛指臣子朝見國君。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至 承宗 為 盧從史 、 李師道 所詿誤,先皇帝征而赦之者再,憂思蹙恧,不克來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來觐”是一個源自古代禮制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1. 基本釋義
    “來觐”最初專指古代諸侯在秋季朝見天子,屬于周代朝觐制度的一部分。《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秋見曰觐”,唐代賈公彥進一步解釋為“秋,西方六服,當觐之歲,盡來觐”。這裡的“六服”指周代按距離王畿遠近劃分的諸侯國,需按規定時間朝見。

  2. 詞義擴展
    後世逐漸泛化為臣子拜見君主的行為,不再嚴格限定季節。例如唐代元稹在《沂國公魏博德政碑》中描述承宗因故未能“來觐”,即指臣子朝見國君的禮制。

  3. 構詞解析

    • “來”表示“到達”的動作;
    • “觐”本義為“諸侯朝見天子”,後引申為恭敬拜見(《說文解字》注“觐,見也”)。
  4.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來觐”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解讀或特定禮儀研究,其核心仍保留“恭敬谒見上位者”的含義。需注意與普通拜訪(如“來訪”)的區别,前者強調禮制性和等級性。

注:不同文獻對“來觐”的表述高度一緻,以上内容綜合了《周禮》、唐代注疏及文學作品中的用例,權威來源可參考、4、6。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來觐

《來觐》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前來朝拜或者參觀。下面将從多個方面介紹《來觐》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其相關詞彙。

詞義

《來觐》意思是指人們前來朝拜、參觀,表示恭敬或者崇敬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觐》的拆分部首是“米”和“角”,它的筆畫數是11劃。

來源

《來觐》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在古代,人們常常前來朝拜皇帝或者拜訪重要的人物,以表達敬意和虔誠之情。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成語。

繁體

《來觐》的繁體字是「來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對于《來觐》的寫法可能是「來覲」,使用的是古文篆書或者隸書風格。

例句

1. 他們從各地來觐,向喬遷的家庭表示祝賀。

2. 每年都有大批遊客來觐這座曆史名城。

3. 那位知名作家來觐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為學生們講解了他的創作經曆。

組詞

1. 來朝:表示皇帝或者高官來到朝廷。

2. 觐見:指拜見尊貴的人物。

3. 觐禮:指前往朝拜時的禮儀。

近義詞

1. 客串:表示臨時到某個地方做某種角色或者參加某種活動。

2. 參觀:表示進入某個地方,參觀其内部環境。

3. 拜訪:表示前往某個地方見到某人,表示敬意。

反義詞

1. 離去:表示離開某個地方。

2. 禁止:表示不允許進入或者進行某種活動。

3. 遺忘:表示忘記某個人或者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