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石的意思、飛石的詳細解釋
飛石的解釋
古時戰守之具。置石于大木之上,發機以擊敵。《漢書·甘延壽傳》“投石拔距,絶於等倫” 顔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範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左傳·桓公五年》“旝動而鼓” 唐 孔穎達 疏:“ 賈逵 以旝為發石,一曰飛石。”
詞語分解
- 飛的解釋 飛 (飛) ē 鳥類或蟲類等用翅膀在空中往來活動:飛天(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空中飛舞的神)。飛躍。飛鳥。 在空中運動:飛雪。火箭飛向太空。 形容極快:飛駛。飛黃騰達(喻人驟然得志,官位升遷快)。 極,特
- 石的解釋 石 í 構成地殼的礦物質硬塊:石破天驚(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來治病的針:藥石。藥石之言(喻規勸别人的話)。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鬥為
網絡擴展解釋
“飛石”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多重含義的詞語,其核心含義與古代戰争工具相關,同時也延伸至現代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飛石(拼音:fēi shí)是古代戰争中使用的防禦或攻擊性武器,通過将石塊置于大型機械裝置(如投石機)上,利用機械力投射以攻擊敵人。其名稱由“飛”(抛射動作)和“石”(材質)構成,字面意為“飛射的石頭”。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 戰争用途
據《範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約6公斤),通過機械裝置可投射至二百步(約300米)外(《漢書·甘延壽傳》注引)。唐代孔穎達在《左傳》注釋中也提到“飛石”為發石機具。
- 演變與形制
早期可能為簡易投擲裝置,後發展為複雜機械,如“旝”(一種戰車搭載的投石器),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廣泛應用。
三、現代延伸含義
- 工程與安全術語
現代語境中,“飛石”可指爆破、施工中意外飛濺的石塊,需通過覆蓋細土、草袋等措施控制(如中的礦山事故案例)。
- 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中常以“飛石”渲染自然或戰争場景,如蘇轼《雪浪石》“朅來城下作飛石,一炮驚落天驕魂”。
四、相關文化注釋
- 近義詞:投石、發石
- 反義詞:防禦性武器(如盾牌)
- 英文翻譯:slungshot(投石器;投石動作)
五、典型用例
- 古代:“猿啼鬼迷店,馬噤飛石舖”(陸遊《秋夜感舊十二韻》)
- 現代:“采用草袋覆蓋防止爆破飛石”
“飛石”從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工具,逐漸演變為兼具工程術語和文學意象的複合詞彙。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戰争器械或詩詞用例,可查閱《範蠡兵法》或唐宋詩詞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石
詞義:飛石一詞指的是石塊在高速運動中離開地面并飛向空中的動作或狀态。也可以比喻隨機碰撞的結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飛石的部首是石,共有9個筆畫。
來源:飛石一詞在《莊子·逍遙遊》中首次出現,用以形容逍遙自得的心境。
繁體:飛石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飛石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1. 在地震時,建築物會出現飛石的情況。
2. 他一拳打出,飛石四濺,讓對手措手不及。
組詞:飛石墜羽、飛石打滑、飛石振輪、飛石濺水等。
近義詞:飛石的近義詞包括飛砂、飛沙、飛塵等。
反義詞:飛石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