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荀的意思、班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荀的解釋

漢 史學家 班固 和 荀悅 的并稱。 班固 撰《漢書》, 荀悅 撰《漢紀》。 唐 劉知幾 《史通·核才》:“假令其間有術同 彪 嶠 ,才若 班 荀 ,懷獨見之明,負不刊之業,而皆取窘於流俗,見嗤於朋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荀”是中國古代史學領域的一個并稱,特指東漢時期兩位傑出的史學家:班固和荀悅。這個稱謂主要用于強調他們在紀傳體斷代史和編年體斷代史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史學地位。

  1. “班”指班固:

    • 人物簡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 代表著作: 《漢書》(又稱《前漢書》)。
    • 史學貢獻: 班固繼承其父班彪遺志,曆時二十餘年,基本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漢書》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的西漢曆史。它開創了以紀、表、志、傳為主要體例的斷代史書寫範式,為後世“正史”編纂樹立了典範,影響深遠。《漢書》不僅史料價值極高,其文辭也典雅富贍,是重要的文學著作。
  2. “荀”指荀悅:

    • 人物簡介: 荀悅(148年-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論家、史學家。
    • 代表著作: 《漢紀》。
    • 史學貢獻: 荀悅奉漢獻帝之命,以班固《漢書》為藍本,将紀傳體的《漢書》改編為編年體的《漢紀》(又稱《前漢紀》)。《漢紀》共三十卷,十八萬字左右,用編年體的形式濃縮了《漢書》的主要内容,叙事脈絡清晰,簡明扼要。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成功地将紀傳體史書改編為編年體,在史學體裁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荀悅在書中還常以“荀悅曰”的形式發表史論,闡述其政治和曆史觀點。
  3. “班荀”并稱的意義:

    • 斷代史的開創與完善: “班荀”并稱的核心在于他們共同奠定了中國斷代史書寫的基礎。班固以紀傳體開創了斷代史的先河,荀悅則用編年體完成了對同一斷代曆史的另一種經典叙述。兩人代表了斷代史編纂的兩種主要體裁(紀傳體與編年體)在東漢時期的最高成就。
    • 體裁互補: 紀傳體(班固《漢書》)以人物為中心,便于展現曆史人物的全貌和社會各階層狀況;編年體(荀悅《漢紀》)以時間為綱,便于理清曆史事件的發展脈絡和因果關系。兩者各有側重,互為補充。
    • 史學地位的象征: “班荀”并稱是對這兩位史學家在斷代史編纂領域卓越貢獻和崇高地位的肯定,常被後世史家并提,作為斷代史寫作的典範。

“班荀”并非一個獨立的詞彙,而是史學史上對班固和荀悅這兩位東漢史學大家的并稱。班固以其紀傳體斷代史巨著《漢書》開創了斷代正史的體例,荀悅則以其編年體斷代史《漢紀》開創了編年體斷代史的先河。他們的貢獻共同奠定了中國古代斷代史編纂的基礎,代表了兩種主要史學體裁在斷代史領域的巅峰成就,“班荀”并稱即是對他們這一曆史地位的精煉概括。

參考資料:

  1. 班固與《漢書》概述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詞條。
  2. 荀悅與《漢紀》概述 - 中華書局《二十四史全譯》相關附錄及研究。
  3. 荀悅生平與史學思想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史學史》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班荀”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曆史人物并稱(主流解釋) 指東漢史學家班固與荀悅的合稱。

  1. 班固:著有《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西漢曆史。
  2. 荀悅:著有《漢紀》,以編年體形式改編《漢書》,開創“漢紀體”史書。 ► 例: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到“才若班荀”,即指二人史學成就卓絕。

二、成語釋義(少數說法) 少數文獻(如)将其解釋為“才華橫溢的人”,源自班、荀兩姓氏代表傑出人才的象征意義。但此用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補充說明

建議:學術場景優先采用“史學家并稱”的解釋,若在文學作品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薄落寶蹤蔔珓補苴財産權彩練吃糠咽菜除托搗裝打腫臉充胖子點試度詞對陣鵝包芳醑非量鳳凰門公開共商黑吃黑轟鬭畫命換韻金庭濟如基桢拘囚瞰瑕伺隙瀾翻硠磕龍章眉睫之禍默化潛移木模歐打蓬荜生光漂旋破兇潛兵齊州曲米春如癡如狂僧録神風勝敗兵家之常失機松鼯沓杯體己人提鎮同録違返烏駁屋溜無起相書纖介憸柔揱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