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荀的意思、班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荀的解释

汉 史学家 班固 和 荀悦 的并称。 班固 撰《汉书》, 荀悦 撰《汉纪》。 唐 刘知几 《史通·核才》:“假令其间有术同 彪 嶠 ,才若 班 荀 ,怀独见之明,负不刊之业,而皆取窘於流俗,见嗤於朋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班荀”是中国古代史学领域的一个并称,特指东汉时期两位杰出的史学家:班固和荀悦。这个称谓主要用于强调他们在纪传体断代史和编年体断代史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与史学地位。

  1. “班”指班固:

    • 人物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 代表著作: 《汉书》(又称《前汉书》)。
    • 史学贡献: 班固继承其父班彪遗志,历时二十余年,基本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汉书》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的西汉历史。它开创了以纪、表、志、传为主要体例的断代史书写范式,为后世“正史”编纂树立了典范,影响深远。《汉书》不仅史料价值极高,其文辞也典雅富赡,是重要的文学著作。
  2. “荀”指荀悦:

    • 人物简介: 荀悦(148年-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论家、史学家。
    • 代表著作: 《汉纪》。
    • 史学贡献: 荀悦奉汉献帝之命,以班固《汉书》为蓝本,将纪传体的《汉书》改编为编年体的《汉纪》(又称《前汉纪》)。《汉纪》共三十卷,十八万字左右,用编年体的形式浓缩了《汉书》的主要内容,叙事脉络清晰,简明扼要。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成功地将纪传体史书改编为编年体,在史学体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荀悦在书中还常以“荀悦曰”的形式发表史论,阐述其政治和历史观点。
  3. “班荀”并称的意义:

    • 断代史的开创与完善: “班荀”并称的核心在于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断代史书写的基础。班固以纪传体开创了断代史的先河,荀悦则用编年体完成了对同一断代历史的另一种经典叙述。两人代表了断代史编纂的两种主要体裁(纪传体与编年体)在东汉时期的最高成就。
    • 体裁互补: 纪传体(班固《汉书》)以人物为中心,便于展现历史人物的全貌和社会各阶层状况;编年体(荀悦《汉纪》)以时间为纲,便于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因果关系。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 史学地位的象征: “班荀”并称是对这两位史学家在断代史编纂领域卓越贡献和崇高地位的肯定,常被后世史家并提,作为断代史写作的典范。

“班荀”并非一个独立的词汇,而是史学史上对班固和荀悦这两位东汉史学大家的并称。班固以其纪传体断代史巨著《汉书》开创了断代正史的体例,荀悦则以其编年体断代史《汉纪》开创了编年体断代史的先河。他们的贡献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断代史编纂的基础,代表了两种主要史学体裁在断代史领域的巅峰成就,“班荀”并称即是对他们这一历史地位的精炼概括。

参考资料:

  1. 班固与《汉书》概述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
  2. 荀悦与《汉纪》概述 - 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全译》相关附录及研究。
  3. 荀悦生平与史学思想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史学史》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班荀”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一、历史人物并称(主流解释) 指东汉史学家班固与荀悦的合称。

  1. 班固:著有《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历史。
  2. 荀悦:著有《汉纪》,以编年体形式改编《汉书》,开创“汉纪体”史书。 ► 例: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到“才若班荀”,即指二人史学成就卓绝。

二、成语释义(少数说法) 少数文献(如)将其解释为“才华横溢的人”,源自班、荀两姓氏代表杰出人才的象征意义。但此用法在权威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补充说明

建议:学术场景优先采用“史学家并称”的解释,若在文学作品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编数布土长三谗惑逞剑尘域赤制出告反面摧枯振朽大打弄大梦方醒淡客灯罩电线杆顶门心覩貌献飱府差附疏副顺攻权观渔古度宏茂徽芳货架子护掩郊里徼荣谨诺况迺狼狈为奸撩吊离晖赁假缕彩门闩末季南省枇沐轻羁轻躁沁园春却死香觑觑然软香温玉骚人雅士深圳舍身饲虎世姻受成树拔思服填红头欵望风希旨沃灌香蒿仙书云篆啸咏习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