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僧録的意思、僧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僧録的解釋

僧官名。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吳 僧 贊寧 ,國初為僧録,頗讀儒書,博覽強記,亦自能撰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九·僧作制義》:“ 明 時, 南京 五大寺僧,每季考校於禮部……文義優者選充僧録等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僧録”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進行解釋:

一、僧官名稱(主要含義)

指古代管理佛教事務的官職,常見于宋、明、清等朝代:

  1. 職能:負責寺院僧尼的考核、度牒發放及教義規範等事務。
  2. 曆史記載:
    • 宋代歐陽修《六一詩話》提到僧人贊甯曾任此職,并描述其博學善文。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明代南京五大寺僧通過考試選拔僧録等官職。
  3. 機構設置:唐代始設“僧録司”作為中央管理機構,隸屬禮部,明代沿用此制。

二、文獻記錄(引申義)

指僧侶撰寫的佛教經典注釋、修行心得或曆史記載,多見于宗教文獻語境:

使用建議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來源,如需完整史料可查閱《六一詩話》《明史·職官志》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僧録》是什麼意思

《僧録》(sēng lù)是漢語詞彙,指的是記載僧人事迹或行事規章的文獻。它在佛教寺院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用于記錄僧人的修行、教誨、佛事等方面的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僧録》的拆分部首是“人”,意味着它是與人有關的詞彙。它的總共15個筆畫,其中“僧”部分有11個筆畫,而“録”部分有4個筆畫。

來源

《僧録》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開始成為流行詞彙,後來在唐宋時期逐漸得到規範和廣泛應用。

繁體

《僧録》的繁體字為《僧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僧録》的“僧”字在骨篆和金文中寫作“”,在大篆中寫作“”,而“録”字在蔔辭中寫作“”,在金文中寫作“”。

例句

1. 這本《僧録》記錄了許多古代著名僧人的事迹。

2. 佛教寺廟的僧録被視為修行的重要參考資料。

組詞

- 佛僧:指的是信奉佛教并出家修行的僧人。

- 僧伽:指的是僧人們組成的僧團。

- 牧僧:指的是負責管理僧團的主要僧侶。

近義詞

- 僧人:指的是信仰佛教并出家修行的男性。與《僧録》的意思相近,但側重于個體。

- 方丈:指的是佛教寺廟中擔任管理職務的高僧。

反義詞

- 俗人:指的是沒有出家修行的普通人,與僧人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