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皇帝的手迹。 宋 梅堯臣 《張聖民學士出禦書并法帖共閱之》詩:“一見寶蹤天下妙,稽首贊仰舌吻乾。”
“寶蹤”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bǎo zōng,其核心含義是對皇帝手迹的尊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說,“寶蹤”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敬辭,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尊貴屬性。
《寶蹤》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在漢語中指的是寶物的蹤迹或痕迹。它傳達了寶物存在的痕迹或迹象的意思。
段落2:《寶蹤》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寶字的部首)和足(蹤字的部首)。寶字的筆畫數是8,蹤字的筆畫數是15。
段落3:《寶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寶物、珍寶的追尋和尋找。它代表了人們對于財富和珍寶的渴望和追求。
段落4:《寶蹤》的繁體寫法為「寶蹤」。
段落5: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寶蹤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的古時寫法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得出準确的結論。
段落6:1. 我們找到了寶蹤,離寶貝就不遠了。
2. 在奇怪的地方,我發現了寶蹤,這讓我感到興奮。
3. 經過調查後,警察發現了寶蹤,最終找到了被偷的珠寶。
段落7:寶蹤并沒有明确的組詞搭配,但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進行搭配,比如「尋找寶蹤」或「追尋寶蹤」。
段落8:寶蹤的近義詞可以是「寶迹」、「寶物痕迹」或「珍寶蹤迹」。
段落9:寶蹤的反義詞可能是「失蹤」,因為寶蹤強調了存在和找到,而失蹤則表示丢失和無法追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