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擿的意思、發擿的詳細解釋
發擿的解釋
亦作“ 發摘 ”。1.揭發;舉發。《後漢書·韓棱傳》:“ 棱 發擿姦盜,郡中震慄,政號嚴平。”《隋書·裴蘊傳》:“拜京兆贊治,發擿纖毫,吏民懾憚。” 宋 蘇舜欽 《論五事》:“苟無訟端,莫肯發摘,知者或欲陳告,又非幹己。”《清史稿·高宗紀二》:“甲戌,以 張廣泗 發摘逆犯 魏王氏 、 劉奇 等,予叙。”
(2).猶闡發。《梁書·韋叡傳》:“第三子 稜 ,尤明經史,世稱其洽聞。 叡 每坐 稜 使説書,其所發擿, 稜 猶弗之逮也。”《南史·梁鄱陽忠烈王恢傳》:“幼聰穎,七歲能通《孝經》、《論語》義,發擿無遺。”
(3).猶啟發,開導。《新唐書·李峤蕭至忠等傳贊》:“ 力士 誠腐夫庸人,不能發擿天子之迷。”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擿的解釋 擿 ī 挑出:“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 挑剔;指摘:“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指使:“衛将軍(王)商密擿永令發去。” 揭發:發奸擿伏(揭露隱秘罪惡)。 搜索。 探。 剖開;
專業解析
發擿的詳細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發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揭露、揭發,特指将隱藏的、不為人知的(尤其是罪行或隱秘之事)公之于衆。以下是詳細解析:
-
基本釋義:
- 揭露;揭發。 指使隱藏的事物顯露出來,特别是揭發隱秘的罪行或奸邪。
- 同義詞: 發摘、揭發、揭露、舉發。
-
詞義側重:
- 該詞強調動作的主動性和結果性,即主動去發現并将隱藏的、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奸邪、罪過)暴露出來。
- 常帶有使真相大白、使奸邪無處遁形的意味。
-
古籍例證與用法:
- 《後漢書·循吏傳·王渙》: “又能以谲數發擿奸伏。京師稱歎,以為渙有神算。” (這裡指王渙善于用計謀揭發隱藏的奸邪和尚未暴露的罪行。)
- 《南史·蕭思話傳》: “思話以州府器甲發擿器械精仗,并付演之。” (此處的“發擿”有“清點、找出”之意,是其本義“揭露、使顯露”在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指将庫藏的精良兵器清點出來。)
- 《新唐書·李尚隱傳》: “時司農卿陳思問引小人為屬,多盜所貯物,尚隱按其違,贓累钜萬,思問流死嶺南。尚隱發擿如神,禦人皆畏憚。” (指李尚隱揭發檢舉違法行為如同神明,使得下屬都畏懼。)
-
構詞分析:
- 發 (fā): 本義為“射出”,引申為“打開、揭露、顯現”等義。在此詞中取其“揭露、使顯現”之意。
- 擿 (tī / zhì): 此字在“發擿”一詞中,通常讀tī。它有多個讀音和含義:
- 讀 tī 時: 有“挑出、揭露”的意思(如“擿伏”指揭露隱秘的壞事)。
- 讀 zhì 時: 同“擲”,投擲。
- 在“發擿”中,“擿”(tī) 與“發”同義複用或連用,共同強調“揭露、揭發”的動作,尤指揭發奸邪隱惡。有時也寫作“發摘”。
-
現代使用:
- 在現代漢語中,“發擿”一詞已非常罕見,基本被“揭發”、“揭露”、“舉報”等詞所取代。
- 它主要出現在對古代文獻的引用、研究或仿古的語境中。
“發擿”(fā tī) 是一個古漢語動詞,核心意思是主動揭露、揭發隱藏的罪行、奸邪或隱秘之事,強調使真相顯露、使奸惡無所遁形。其同義詞是“發摘”或現代常用的“揭發”、“揭露”。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 (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對“發擿”有詳細釋義和例證。可在專業詞典數據庫或大型圖書館查閱。網絡版可參考:漢典網《漢語大詞典》條目 (搜索“發擿”或“發擿奸伏”等)。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收錄古漢語常用詞,包含“發擿”的釋義和例句。
- 《後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了“發擿”在史書中的經典用例。電子版可參考國學導航等網站:國學導航 - 後漢書。
- 《南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了“發擿”在另一語境下的用例。電子版可參考國學導航等網站:國學導航 - 南史。
- 《新唐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了“發擿”在唐代史書中的用例。電子版可參考國學導航等網站:國學導航 - 新唐書。
網絡擴展解釋
“發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
揭發、揭露
指揭露隱藏的真相或罪行,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後漢書·王渙傳》提到“發擿奸伏”,即揭發潛伏的惡行。
-
解說疑難
指對複雜問題進行闡釋或解析,如《三國志·吳書·韋曜傳》中“發擿私短”含有剖析他人缺點的意味。
-
啟發、開導
在《新唐書》中,該詞被引申為對思想的引導,如“不能發擿天子之迷”指未能啟發君主明悟。
其他釋義
- 亦作“發摘”,強調舉發行為。
- 可指“闡發”,即深入闡述道理。
相關成語
古籍中未明确提及具體成語,但該詞常與“奸伏”“私短”等搭配,體現揭露性質。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進一步驗證,因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
别人正在浏覽...
表侄比肩接迹趁風使柁程律赤蘇齒歲毳簾大雨滂沱調滑東摸西抹堕指鵝羣法辟敢谏鼓公家光敷寡學鼓枻函書淮橘為枳皇帝老爺黃鐘瓦缶護過飾非機辯籍稾金蓮花緊握舊事倦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扣阍曠途魁儒困摧狼山雞老挑令德辘轳劍賣術募征格排戶鵬遊青紙耆年會驅遏讓還三國澀赤聲價百倍石虛中收贍授意收族鐵道部頹向玩索惟念畏縮橡果小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