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曠塗 ”。
“曠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曠途”指漫長、荒涼或人煙稀少的道路,常用來形容旅途的孤獨與艱辛。該詞由“曠”(廣闊、空曠)和“途”(道路)組成,字面可理解為“空曠漫長的道路”。
“曠途”與“曠塗”為異形詞,意義相同。古籍中如南朝宗炳《明佛論》提到“佛法之曠塗”,唐代韓愈亦用“曠途絕險”形容險遠之路。
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描述自然景觀的蒼茫或抽象層面的艱難跋涉,例如:
“他獨自走在曠途上,四野無人,唯有風聲相伴。”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與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等來源。
曠途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首。它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山。其中,日表示太陽,山表示山脈。曠途的筆畫數目為11劃。
曠途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出現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原文是“景公既齊,夏大叔侈于曠途。”後來,“曠途”逐漸演變成一個詞語,并被引用于文學作品和日常口語中。在繁體字中,曠途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曠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隻是在字形上有些微的差異。例如,在篆書中,曠途的形狀更加古樸,筆劃更加繁曲。另外,楷書和隸書的曠途字形也略有不同,但整體風格基本保持一緻。
1. 在曠途上,他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
2. 他不願意走自己獨自一人的曠途,希望能有朋友相伴。
3. 在這段曠途中,他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1. 曠途漫漫
2. 曠途無際
3. 曠途行走
1. 荒徑
2. 荒野
3. 茫茫未知
1. 前程漫漫
2. 有路可走
3. 明确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