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德的意思、令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德的解釋

(1).美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子産 寓書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曰:‘子為 晉國 ,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币, 僑 也惑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定谥》:“昔 周公 , 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 。苟有令德,不嫌同諡。” 清 劉大櫆 《程府君墓志銘》:“奕奕 程 宗,世繼其美,傳序及君,令德愷悌。”

(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兇丑之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德"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合成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美德、高尚的品德",由"令"與"德"兩個語素共同構成語義場。"令"在甲骨文中作跪聽教誨之形,《說文解字》釋為"發號也",引申出"美善"之義,《詩經·小雅·角弓》"此令兄弟"鄭玄箋即注"令,善也";"德"字從彳從直從心,本義為"升、登",後經周代禮樂文明發展出道德内涵,《尚書·周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即此義。二者結合形成的"令德",常見于先秦典籍,《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孔穎達疏"令德,謂令善之德",特指符合禮制規範的完美德性。

該詞在經典文獻中多用于贊頌聖賢,如《詩經·小雅·湛露》"顯允君子,莫不令德"即贊美君子美德昭彰。漢魏以降逐漸演變為固定搭配,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多次使用"令德"闡釋經義,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亦以"令德"注解《大學》"明明德"之說,形成貫穿經學闡釋史的學術話語。

現代漢語中,"令德"作為傳承詞保留在書面語體系,《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為"書面語",釋義延續古代"美德"核心義,常見于表彰性文告、學術論著及傳統禮儀文書,體現漢語詞彙系統古今相承的特性。該詞的語義穩定性印證了中華文化對道德價值的持續重視,具有重要的語言學價值和文化學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令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美德
    指高尚的品德或美好的德行。該釋義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子産在書信中提到晉國應重視“令德”而非財物,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例如:“誠能勤修令德,系屬人心”(出自的造句)。

  2. 有高尚道德的人
    指具備卓越品德的人。漢代蔡邕在《上封事陳政要七事》中建議太子官屬應選拔“令德”,即道德出衆者。

其他補充

如需具體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左傳》、蔡邕著作等古籍,或查看上述來源中的詳細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謗端辯護士踩軟索超常超塵拔俗朝三暮二純狐村壯動感斷訟分春風華絕代風狸遘會官鈔管飯寡特估逼骨槽風孤行己意,孤行己見邯鄲重步鶴山候禽厚望會典狐媚昏擾家削截路荊豔快人快語老苗樂鄉盲女啪搭牌樓胖鼓鼓跑跑跳跳飄風破相宗前輩楸梓熱芭人人世熱衷入破入梓散局勝流深通十部事前書幌特殊環境條诏土疙瘩;土圪ń王喬望雲亭萬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