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遏的意思、驅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遏的解釋

驅除遏止。 唐 陸贽 《論緣邊守備事宜狀》:“尚薄伐者則曰,驅遏可以禁侵暴而省征徭。曾莫知兵不鋭,壘不完,則遏之不能勝,驅之不能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遏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驅”和“遏”兩個動詞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驅逐并阻止,強調通過主動行動排除障礙或抑制不良事物的發展。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驅(驅)

    本義為策馬前進,引申為驅逐、趕走。《說文解字》釋:“驅,馬馳也。” 如《孟子·離婁上》載:“為淵驅魚者,獺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意為阻止、抑制。《爾雅·釋诂》注:“遏,止也。” 如《詩經·大雅·民勞》雲:“式遏寇虐。”

    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複合詞釋義

“驅遏”結合二者含義,指通過強制手段驅逐并遏制某種勢力或現象,常見于描述軍事防禦或社會治理行動。例如:

“驅遏寇盜,以衛黎元。” ——《後漢書·皇甫規傳》

此句中,“驅遏”指武力驅逐盜匪并遏制其侵擾,保護百姓安全。

來源:《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版)


三、典籍用例與語境

該詞屬文言雅言,多用于史書或政論:


四、同義詞辨析


五、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驅遏”,但其構詞邏輯仍存于“驅離”“遏制”等詞中。研究古文獻或曆史文本時需注意其語境,如:

“邊防軍驅遏流寇,保境安民。”

學術參考: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驅遏”是具行動力的古漢語動詞,強調通過強制手段排除與抑制并重,多見于曆史文獻中的軍事或社會治理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驅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驅遏(拼音:qū è)指驅除遏止,即通過主動驅逐和強行阻止的方式控制或消除某種行為或現象。該詞常用于描述對侵擾、暴力等負面事物的雙重應對策略。

二、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唐代陸贽的《論緣邊守備事宜狀》:“尚薄伐者則曰,驅遏可以禁侵暴而省征徭。”
此句意為:主張武力征伐者認為,通過驅趕和遏止既能禁止侵犯暴行,又可減少徭役負擔。但後文指出,若軍備不足,此策略難以奏效。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驅遏”使用頻率較低,但在讨論曆史策略或文學創作時,可借以表達對負面因素的強力管控。例如:“通過法律與教育驅遏犯罪,是社會治理的關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緣邊守備事宜狀》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翔抃牛變數器冰光傳達室詞癖擔笈地蛋頂類嘟魯鄂足撫尺黼函搞笑規望過去身古生物學皇孫回圖使昏縱和稀泥貨主階曆雞犬不驚九伐狙險刊啓考合科歲饋線賴是濫竽充數柳迳禮文邏緝露斯迷癡模傳謀志南航北騎拿捏噴筩偏解剖腹産輕慢拳腳衰悴夙夜匪解湯熨調養通吃屯亂怢愉王太保家法瓦亭仙蓶扈烏壘鑲配顯塗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