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函書的意思、函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函書的解釋

書信。《三國志·吳志·張溫傳》:“謹奉所齎函書一封。” 宋 陸遊 《答吳提宮啟》:“伏蒙講修拜禮,惠示函書,溫乎其容若加親,粲然有文以相接。” 明 李東陽 《進<大明會典>禮畢有述》詩:“啟龠納青簡,函書獻紫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函書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與曆史語境綜合解析:

一、字形與構詞溯源

  1. 函(hán)
    • 本義:象形字,甲骨文象箭囊之形,《說文解字》釋為“舌也”,引申為容器、封套,後特指書信封匣。
    • 引申義:因古代書信需封緘于匣中,“函”衍生出書信之意(如《三國志》載“得亮書函”)。
  2. 書(shū)
    • 本義:從“聿”(筆)從“者”(聲旁),《說文》注“箸也”,指書寫行為及文字載體。
    • 引申義:泛指文書、典籍(如《尚書》之“書”)。

      構詞邏輯:“函書”屬偏正結構,“函”限定“書”,強調以封匣傳遞的文書。


二、核心釋義與典籍例證

  1. 封緘傳遞的文書
    • 古代官方文書或私人信劄密封于函匣中遞送,以示鄭重。

      例:《左傳·昭公六年》“函書而埋之”,指封存于函的盟書。

  2. 書信的雅稱
    • 唐宋後成為書信代稱,突出其正式性與禮儀性。

      例: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此類往來文書可稱“函書”。


三、文化内涵與使用場景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曆史語彙,今多用于學術文獻、古籍整理(如“敦煌函書研究”)或仿古語境(如禮儀書信),日常交流中以“書信”“信件”替代為宜。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4.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函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正式的書信或公文,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函書”由“函”(指信封或匣子)和“書”(指書信)組成,字面意為封裝好的信件,特指正式的公文書信。其核心含義為正式場合使用的書信或公文,例如官方往來文件或商務信函。


二、使用場景與曆史用例

  1. 古代文獻記載

    • 《三國志·吳志·張溫傳》中提到“謹奉所齎函書一封”,指代正式遞交的書信。
    • 宋代陸遊在《答吳提宮啟》中以“惠示函書”表達對正式信函的接收。
  2. 應用範圍
    多用于形容公務、官方或禮節性通信,如明代李東陽詩作中“函書獻紫宸”描述向朝廷呈遞文書。


三、相關拓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常守分阿兄抱殘守阙暴熭備邊北狄泊泊猜忤參會噆嘬嘈唼長胥陳正字車險炊桂訛傳飛放非乃關抱黑墳恒度環境矯讬節錢金銀首飾即禽酒榜戢尾戢武爛炳緑綟绶毛窩楣窗謬妄無稽娘兒愛俏,鸨兒愛鈔攀橑鼙吹貧懦潑水難收钤括千秋亭岐梁其内器望全義确切不移賽荅山肴海錯深耕易耨搜擿痛怛透劍門推藉推謙退色武進轄管相君歊焮邂逅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