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梵鐘的意思、梵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梵鐘的解釋

佛寺中的大鐘。 唐太宗 《谒并州大興國寺》詩:“梵鐘交二響,法日轉雙輪。” 清 吳翷 《金陵》詩:“回首 景陽 遺簴失,但餘百八梵鐘聲。”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小兀喇》詞:“猶記當年軍壘跡,不知何處梵鐘聲。莫将興廢話分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梵鐘是佛教寺院中特有的青銅制打擊樂器,又稱“佛鐘”“洪鐘”“蒲牢”,其名稱中的“梵”源于古印度梵語“Brahmā”(清淨、寂靜),象征鐘聲能淨化心靈、傳播佛法。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


一、核心定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梵鐘為:“佛寺所用之鐘,多懸于鐘樓,用于報時、集衆或舉行法事。” 其核心特征包括:


二、形制特征

梵鐘形制有嚴格規範,據《佛學大辭典》記載:


三、宗教與文化功能

  1. 儀式法器

    每日晨暮各擊108響,對應破除“百八煩惱”(《百丈清規》),寺院以“晨鐘暮鼓”規範僧侶作息。

  2. 超度象征

    佛教認為鐘聲可通達三界,《鳴鐘偈》雲:“願此鐘聲超法界……幽冥聞者皆離苦。”

  3. 文化載體

    鐘身銘文常記錄鑄造年代、捐資者及曆史事件,如日本奈良梵鐘(698年鑄)為現存最古老紀年鐘。


四、文化衍生意義

梵鐘影響延伸至文學與藝術:


五、現代存續與保護

現存著名梵鐘包括:

  1. 永樂大鐘(北京大鐘寺):鑄于明永樂年間,含23萬字佛經銘文。
  2. 寒山寺鐘(江蘇蘇州):清代重鑄,因唐詩聞名,每年除夕舉行敲鐘祈福儀式。
  3. 鶴林寺鐘(日本京都):國寶級文物,體現唐代鑄造技術東傳。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文物出版社, 1984.
  3.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文物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4. 李誡(宋). 《營造法式》.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06.

網絡擴展解釋

“梵鐘”是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法器,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梵鐘指佛寺中懸挂的大鐘,主要用于宗教活動和日常報時。其名稱中的“梵”源于梵語,意為清淨、神聖,象征鐘聲能淨化心靈。


二、功能與用途

  1. 宗教儀式
    用于通知僧衆集合、進行早晚課誦或佛事活動,不同節奏的鐘聲代表不同指令。
  2. 象征意義
    鐘聲被認為能破除煩惱,警醒世人覺悟,如杜甫詩句“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便體現了這一内涵。

三、文化價值

梵鐘融合了中國古代雕刻、書法、音樂和冶鑄技術,是傳統工藝與佛教文化的結晶。唐代已有相關記載,如唐太宗《谒并州大興國寺》詩雲“梵鐘交二響,法日轉雙輪”。


四、曆史淵源

清代詩詞中亦常見梵鐘意象,如納蘭性德《浣紗溪·小兀喇》中“不知何處梵鐘聲”,側面反映了其在古代社會中的普及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佛教典籍或寺院實地考察。

别人正在浏覽...

扳送辨訟踣銕趁隊塵役弛放穿望楚祠綽燈貸用琱琭鵰睨憤王浮沫祓瑕更衣室公直廣庭大衆規劃規例鼓子曲還反寒審函數璜台壺郎集大成寄示九仞一篑鞫報拘谫珂裡快蟹郎不郎秀不秀蔺生柳岸柳黛緑油油蔑然膩得得忸忸怩怩牛山扁舟興盡撲吃前去青骢秋凋求名泉途雀梅觞肴失旦雞十二公世念失鄉衰陵同窗通性痛坐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