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蔑然的意思、蔑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蔑然的解釋

(1).猶默然。《晉書·衛瓘傳》:“ 瓘 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藍田 為人晚成,時人乃謂之癡” 劉孝标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雖羣英紛紛,俊乂交馳, 述 獨蔑然,曾不慕羨,由是名譽久藴。” 唐 羅隱 《讒書·越婦言》:“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錦以晝之,斯亦極矣;而向所言者,蔑然無聞。”

(2).空無所有。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其所謂通經者,不過於覆射數字;明義者,纔至於辨析章條。是以中第者歲盈百數,而通經之士蔑然。” 宋 蘇轍 《辭召試中書舍人狀》:“伏念臣頃自外官擢任言責,雖繼陳狂瞽,而報效蔑然。” 宋 嶽飛 《奏乞解樞副第三劄子》:“伏念臣濫廁樞庭,誤陪國論,貪榮滋甚,補報蔑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蔑然”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默然/沉默不語(主要見于古籍)
    源自《晉書·衛瓘傳》中“一國蔑然無言”,形容沉默或對某事保持靜默态度。例如在曆史文獻中,常指因輕視或無奈而選擇不回應。

  2. 空無所有(古義)
    如唐代元稹所述“通經之士蔑然”,強調事物或人物的缺失狀态,類似“毫無”“沒有”。

  3. 輕視、不屑(現代常見用法)
    現代詞典中多解釋為“蔑視、不重視”,用于表達對人事物的輕蔑态度,例如“他對流言蜚語蔑然置之”。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文獻參考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籍研究中需特别注意“默然”和“空無”的用法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蔑然》的意思

《蔑然》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輕視、蔑視、不屑一顧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蔑然》的部首是草字頭,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蔑然》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莊子·秋水》一文中有“以蔑為獨行”一句,意思是以輕視别人的态度獨自行動。後來,《蔑然》逐漸成為了描述蔑視、輕視的常用詞彙。

繁體字

《蔑然》的繁體字為“蔑然”。

古時候漢字寫法

《蔑然》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䓭然”,采用了草字頭的形式,表示植物、草木的意義。

例句

他對我的建議完全蔑然一笑。

組詞

1. 輕蔑:表示對别人的蔑視或不屑。

2. 輕蔑不屑:表示對别人的嘲笑和看不起。

近義詞

1. 鄙視:表示對不屑、蔑視的強烈态度。

2. 輕視:表示對别人不以為然、看不起。

反義詞

1. 尊敬:表示對人或事物充滿敬意。

2. 重視:表示對人或事物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