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 唐 杜甫 《高都護骢馬行》詩:“ 安西 都護胡青驄,聲價歘然來向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趁斜陽南山雨收,控青驄煙驛水郵。”
“青骢”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基本詞義
“青骢”原指青白毛色相間的馬。其中“青”為顔色描述(介于藍綠之間的色調),“骢”特指毛色青白相雜的馬種,屬西域名馬。古代文學中常以毛色特征代指良駒,如唐代萬楚《骢馬》詩提到“青骢”配有白玉鞍,體現其高貴氣質。
文學象征與引申義
在詩歌中,“青骢”被賦予更深層的寓意:
與“青蔥”的關聯
現代語境中,“青蔥”因諧音“青春”被廣泛用于形容年少時光,但需注意“青骢”本義與馬相關,二者僅在比喻青春時存在部分語義重疊。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典用例或典故細節,可查閱網頁來源中的詩歌解析與詞條考據。
《青骢》是指一種具有青色的騾子,也可以用來形容物品的顔色或外貌類似于青骢的特點。
《青骢》由"靑"和"騌"兩個部首組成。
"靑"的部首是"靑"自己,總共有6畫。
"騌"的部首是"馬",總共有20畫。
《青骢》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等。作為一個形容詞,它形象地描繪了一種青灰色或青褐色的騾子。
在繁體字中,"青骢"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青骢"的寫法有時候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含義是一樣的。
1. 他的馬是一匹高大的青骢。
2. 這個花瓶的顔色和青骢很相似。
青骢馬、青骢色、青骢樣式
青灰、青褐、青色
紅色、白色、黑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