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钟的意思、梵钟的详细解释
梵钟的解释
佛寺中的大钟。 唐太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梵鐘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清 吴翷 《金陵》诗:“回首 景阳 遗簴失,但餘百八梵鐘声。”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小兀喇》词:“犹记当年军垒跡,不知何处梵鐘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词语分解
- 梵的解释 梵 à 关于古代印度的:梵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钟的解释 钟 (①钟③鐘④钟⑧鍾) ō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专业解析
梵钟是佛教寺院中特有的青铜制打击乐器,又称“佛钟”“洪钟”“蒲牢”,其名称中的“梵”源于古印度梵语“Brahmā”(清净、寂静),象征钟声能净化心灵、传播佛法。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核心定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梵钟为:“佛寺所用之钟,多悬于钟楼,用于报时、集众或举行法事。” 其核心特征包括:
- 宗教属性:专属于佛教寺院,区别于道观钟或世俗钟。
- 功能目的:兼具报时、召集僧众、仪式法器三重作用。
- 象征意义:钟声代表“破烦恼、长智慧”,《增一阿含经》有“闻钟声,烦恼轻”之说。
二、形制特征
梵钟形制有严格规范,据《佛学大辞典》记载:
- 材质:以青铜铸造为主,含铜锡合金,确保音色浑厚悠长。
- 结构:
- 顶部饰“蒲牢”(龙子)形钮,传说蒲牢畏鲸,撞钟时声如鲸吼;
- 钟体分三段:上部浮雕佛教纹样(莲花、飞天),中部铸经文或寺名,下部为撞击区(“乳突”或“撞座”)。
- 尺寸规制:唐代《四分律行事钞》规定“钟不得过三丈”,现存最大梵钟为北京觉生寺永乐大钟(高6.75米,重46吨)。
三、宗教与文化功能
- 仪式法器
每日晨暮各击108响,对应破除“百八烦恼”(《百丈清规》),寺院以“晨钟暮鼓”规范僧侣作息。
- 超度象征
佛教认为钟声可通达三界,《鸣钟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幽冥闻者皆离苦。”
- 文化载体
钟身铭文常记录铸造年代、捐资者及历史事件,如日本奈良梵钟(698年铸)为现存最古老纪年钟。
四、文化衍生意义
梵钟影响延伸至文学与艺术:
- 诗词意象: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钟声寄托羁旅愁思。
- 传统工艺:宋代《营造法式》详载梵钟铸造技法,体现古代冶金与声学智慧。
- 东亚传播:朝鲜半岛“圣德大王神钟”(771年)与日本“平等院钟”均承袭唐制,列为国宝。
五、现代存续与保护
现存著名梵钟包括:
- 永乐大钟(北京大钟寺):铸于明永乐年间,含23万字佛经铭文。
- 寒山寺钟(江苏苏州):清代重铸,因唐诗闻名,每年除夕举行敲钟祈福仪式。
- 鹤林寺钟(日本京都):国宝级文物,体现唐代铸造技术东传。
参考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文物出版社, 1984.
-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文物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 李诫(宋). 《营造法式》.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06.
网络扩展解释
“梵钟”是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法器,具体含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梵钟指佛寺中悬挂的大钟,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和日常报时。其名称中的“梵”源于梵语,意为清净、神圣,象征钟声能净化心灵。
二、功能与用途
- 宗教仪式
用于通知僧众集合、进行早晚课诵或佛事活动,不同节奏的钟声代表不同指令。
- 象征意义
钟声被认为能破除烦恼,警醒世人觉悟,如杜甫诗句“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便体现了这一内涵。
三、文化价值
梵钟融合了中国古代雕刻、书法、音乐和冶铸技术,是传统工艺与佛教文化的结晶。唐代已有相关记载,如唐太宗《谒并州大兴国寺》诗云“梵鐘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四、历史渊源
清代诗词中亦常见梵钟意象,如纳兰性德《浣纱溪·小兀喇》中“不知何处梵鐘声”,侧面反映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普及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佛教典籍或寺院实地考察。
别人正在浏览...
暗劲奥地利帝国悲文摽戒不阴不阳裳裳赐床调羹打顶答飒调梅调取冬窝子发狂变死飞藿風帚愤然凫公英恭世子估舟黉室花生囏阨江门市江外交詈聚唾贾业解馆记里鼓羁靡筋头抗圹宽嘿凉旷料选力均势敌隆赫痲疯明杖内荏攀扯批亢擣虚强果齐力寝兵森植樿杓韶茂声教沈至士儒十万八千里水电站贪墯田猎铜驼荆棘托坐委形五夜元宵笑骂蟹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