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寺中的大钟。 唐太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梵鐘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清 吴翷 《金陵》诗:“回首 景阳 遗簴失,但餘百八梵鐘声。”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小兀喇》词:“犹记当年军垒跡,不知何处梵鐘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梵钟”是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法器,具体含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梵钟指佛寺中悬挂的大钟,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和日常报时。其名称中的“梵”源于梵语,意为清净、神圣,象征钟声能净化心灵。
梵钟融合了中国古代雕刻、书法、音乐和冶铸技术,是传统工艺与佛教文化的结晶。唐代已有相关记载,如唐太宗《谒并州大兴国寺》诗云“梵鐘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清代诗词中亦常见梵钟意象,如纳兰性德《浣纱溪·小兀喇》中“不知何处梵鐘声”,侧面反映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普及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佛教典籍或寺院实地考察。
梵钟指的是佛教寺庙中用来宣告时刻的钟声。梵钟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仪式功能,用来提醒人们礼佛、念经或参与其他宗教活动。
梵(ㄈㄢˋ)字的部首是木(木字旁),钟(ㄓㄨㄥ)字的部首是钅(金字旁)。梵字有12个笔画,钟字有8个笔画。
梵钟一词来自梵文"vamsha",意为"铜"或"钟"。梵文是古代印度宗教文化的语言,佛教在中国传播时,将各种宗教用语翻译为汉语,梵钟也是其中之一。
梵钟的繁体字为「梵鐘」。
在古代,「梵钟」一词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根据《康熙字典》,古时候的字形基本一致,使用的结构和部首也相同。
1. 佛寺中的梵钟在清晨鸣响,引来无数虔诚的香客。
2. 我在山间小寺听到了梵钟的钟声,感到一种宁静与安宁。
梵钟音乐、梵钟声、梵钟廊、梵钟台
佛钟、寺钟
闹钟、钟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