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訪友興盡而歸。 宋 張元幹 《跋趙唐所藏訪戴圖》詩之一:“人蹤鳥迹俱沉寂,獨有扁舟興盡歸。”參見“ 扁舟乘興 ”。
“扁舟興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訪友興盡而歸,強調隨興而往、盡興而返的灑脫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釋義
典故來源
該成語源自《世說新語·任誕》中“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
東晉名士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時,雪夜忽憶好友戴逵,遂乘舟前往剡溪。經一夜抵達,卻未入戴家便返。人問其故,答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此典故體現了古代文人率性自由、不拘形式的精神風貌。
文學引用
宋代詩詞中常見此語,如:
部分資料(如、7)将其解釋為“事物由盛轉衰”,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成語的引申或誤讀。主流釋義仍以訪友典故為核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世說新語》或宋代相關詩詞。
《扁舟興盡》這個詞是指扁舟所憑借的力量逐漸消耗殆盡,不再具備行駛的能力。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經曆一段時間後,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動力和活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扁(手+四),舟(舟),興(十+口+七),盡(一+兒+八)。
來源:《扁舟興盡》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詩:“扁舟興盡白雲歸,青樓背影,斷雁分飛。”意思是船因為力量被耗盡而隻能靠着白雲歸去,樓中人因為離别隻能背着影子,斷斷續續地離去。
繁體字:《扁舟興盡》。
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例句:他工作多年,如今已感到扁舟興盡,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組詞:扁舟、興盡、白雲歸。
近義詞:窮途末路、力竭、喪失動力。
反義詞:壯舟破浪、蓄勢待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