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樂府的意思、東籬樂府的詳細解釋
東籬樂府的解釋
散曲集。元代馬緻遠(號東籬)作。一卷。收錄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數十七套,附錄殘缺的套數五篇。
詞語分解
- 東籬的解釋 .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因以指種菊之處;菊圃。 唐 楊炯 《庭菊賦》:“憑南軒以長嘯,坐東籬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陽》詞:“西風吹帽,東籬攜酒,共
- 樂府的解釋 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後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樂府;許用德制樂府。;;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詳細解釋.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起于 漢 代。 漢 惠帝 時已有樂府令。 武帝 時定郊祀
專業解析
東籬樂府是元代戲曲家馬緻遠創作的散曲集名稱,具有深厚的文學與曆史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定義與詞源
東籬樂府特指馬緻遠(號“東籬”)創作的散曲作品集。“東籬”取自陶淵明《飲酒·其五》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象征隱逸情懷;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構,後泛指配樂詩歌,元代演變為散曲體裁。
例證:
《中國曲學大辭典》釋:“東籬”為馬緻遠别號,其散曲集故稱《東籬樂府》。
二、内容與藝術特色
- 題材主題
多寫隱逸生活、自然景物及人生感悟,如《天淨沙·秋思》以“枯藤老樹昏鴉”描繪羁旅愁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 語言風格
融合口語與典雅詞藻,善用意象疊加與白描手法,風格清麗疏宕。
三、文學地位與影響
- 散曲典範:馬緻遠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東籬樂府》代表元代散曲最高成就之一。
- 版本流傳:現存輯本收錄小令104首、套數17套,主要見于明代《雍熙樂府》等典籍。
引用來源
- 《中國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 《元曲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 李昌集《中國古代散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網絡擴展解釋
“東籬樂府”這一詞彙具有雙重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理解:
一、作為文學作品的指代
指元代戲曲家馬緻遠創作的散曲集。核心信息包括:
- 作者身份:馬緻遠,號“東籬”,元代雜劇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漢宮秋》。
- 作品内容:收錄小令104首、套數17套,另附殘套5篇,是元代前期散曲留存最豐富的别集。
- 文學價值:風格豪放清逸,題材涵蓋懷才不遇的抑郁、中年放曠、晚年閑適等心境,擴展了散曲的題材範疇與意境高度,被王國維比作“詩中之李商隱,詞中之歐陽修”。
二、作為文化意象的延伸
部分資料(如、2、12)将“東籬”與“樂府”組合,引申為隱逸生活的象征:
- 字面意象:“東籬”源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代指田園;“樂府”原指古代音樂機構,後泛稱詩歌。
- 引申含義:形容閑適自得的生活狀态,或追求個人志趣的超脫心境。但需注意,此用法更多是後人結合“東籬”意象的再诠釋,并非嚴格的曆史典故。
辨析要點:
- 權威典籍(如漢典、文學史資料)均以“馬緻遠散曲集”為第一釋義。
- 作為成語或固定搭配的“東籬樂府”缺乏可靠文獻支撐,可能是現代對“東籬”意象的擴展聯想。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牒寶庫布袍捕役餐霞客騁奇赤鼻矶雕蟲紀曆雕楹碧檻惡言潑語返視内照共禀鼓颔詭伏哈肋巴韓馬橫征暴賦诃止鴻醇華封三祝槐望漷縣擊鏡禁鼎一脔金鍐稽實巨盜拘攣兒句圖酷裂練舁驎角林塘詈訾落紙煙雲慢化漫興民極摩按摩頂泡騰評訂栖禽啟右蜷曲權首羣喙肉角升踰沈燎是非之心熟切擔子歪好王陽道望影揣情我執妩麗象比賢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