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摩頂的意思、摩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摩頂的解釋

(1).見“ 摩頂放踵 ”。

(2).《法華經》謂 釋迦牟尼佛 以大6*法付囑大菩薩時,用右手摩其頂。後為佛教授戒傳法時的儀軌。《法華經·囑累品》:“ 釋迦牟尼佛 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 摩訶薩 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作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 唐 張南史 《秋夜聞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詩:“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西遊記》第四十回:“感蒙 *********菩薩 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

(3).指受戒出家。 清 李漁 《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也學拈毫,自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

(4).撫摩頭頂,以示喜愛。 清 吳偉業 《病中别孚令弟》詩之十:“挽鬚憐尚幼,摩頂喜堪狂。”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摩頂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摩頂”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涉及佛教儀軌、情感表達及成語引申義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佛教相關含義

  1. 傳法儀軌
    源自《法華經》,指釋迦牟尼佛傳授佛法時,以右手撫摩菩薩頭頂,象征法脈傳承。這一儀式後來成為佛教授戒、傳法的固定儀軌。例如《西遊記》中,觀音為唐僧摩頂受戒的情節即源于此。

  2. 受戒出家
    引申為通過摩頂儀式正式皈依佛門,如清代李漁作品中提到“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绮語”。

二、情感表達

  1. 撫摩頭頂以示喜愛或懇切
    常見于文學描述,通過動作表達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或傳遞懇切之情。

三、成語引申義

  1. “摩頂放踵”的簡寫
    原指為救世不辭勞苦,舍身奉獻,如《孟子》中“摩頂放踵利天下”。現代也引申為承受巨大壓力或負擔(需注意此用法權威性較低,多見于部分現代詞典)。

四、使用場景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儀軌細節,可參考《法華經·囑累品》;現代引申義建議結合更多語料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摩頂

摩頂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努力追求頂峰,力争成為最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手”、“頁”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13畫。

《摩頂》一詞來源于兒童文學作品《摩頂》。這是一本描寫一個小男孩努力學習攝影并追求頂峰的故事。在這本書中,“摩頂”一詞被用來比喻個人的奮鬥和追求。

在繁體字中,摩頂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但是,摩頂這個詞的寫法在古代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摩頂的例句:

1. 他每天都在勤奮學習,為了能夠摩頂而努力。

2. 她是一個摩頂的人,無論面臨何種困難,都能全力以赴。

3. 這個年輕人憑借着他的拼搏精神和摩頂的意志,最終成功了。

與摩頂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摩頂向上

2. 摩頂奮進

3. 摩頂破天

相近義詞有:

1. 奮發努力

2. 锲而不舍

3. 沖鋒陷陣

反義詞有:

1. 自甘落後

2. 停滞不前

3. 懈怠放松

總之,摩頂一詞既代表了個人奮鬥向上的精神,也是表達激勵他人不斷進取的力量。無論在哪個時代,摩頂都是一個積極向上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