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易幟的意思、東北易幟的詳細解釋
東北易幟的解釋
1928年6月奉系軍閥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其子*********任東三省保安司令,派代表與南京國民政府商談東北易幟,實現中國統一。同年12月29日,*********、張作相、萬福麟等發表通電,實行易幟,服從國民政府。1929年1月7日,成立了以*********為主席的東北政務*********。
詞語分解
- 東北的解釋 ∶指中國東北地區,包括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區的東部 ∶泛指東北方向詳細解釋.介于東和北之間的方向。《易·說卦》:“艮,東北之卦也。”《史記·封禅書》:“ 趙 人 新垣平 以望氣見上,
- 易幟的解釋 國家或軍隊更換旗子,指改變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對方
網絡擴展解釋
東北易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指1928年12月29日奉系軍閥張學良宣布東北地區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領導,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更換為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下是詳細解釋:
1.事件背景
- 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其子張學良繼任東北軍政領導人。面對日本施壓和國民政府北伐壓力,張學良需在“獨立”與“統一”間抉擇。
- 國内局勢:國民政府通過北伐已控制大部分地區,東北成為北洋軍閥最後的據點。蔣介石要求東北易幟以實現名義統一。
2.易幟過程
- 談判與決策:張學良派代表與國民政府多次談判,最終決定“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此舉遭到日本強烈反對,但張學良利用美英牽制日本,于1928年12月29日正式通電全國宣布易幟。
- 實施細節:東北三省懸挂青天白日旗,成立東北政務委員會,張學良任主席,形式上歸屬國民政府管轄。
3.曆史意義
- 結束北洋統治:标志北洋軍閥16年統治終結,中國進入國民政府時期。
- 維護領土完整:挫敗日本分裂東北的企圖,延緩其建立傀儡政權的計劃。
- 形式統一: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但實際仍存在地方割據。
4.局限性
- 名義統一:東北軍仍保留獨立性,國民政府未能完全掌控東北軍政。
- 外部威脅:日本侵略野心未消,為後續“九一八事變”埋下隱患。
東北易幟是張學良在民族大義與内外壓力下的關鍵抉擇,既維護了國家統一,也為後續抗日鬥争奠定基礎。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2、7、9、11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北易幟》一詞的意思是指東北地區政權的轉移或更疊。下面是對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簡要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東北易幟》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十”和“巾”,它們分别有兩畫和三畫。
來源:
該詞源于漢字的組合,其中“東”指東方或東部地區,“北”則表示北方或北部地區,“易幟”指政權的轉移或更疊。
繁體:
《東北易幟》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特殊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異,但總體來說《東北易幟》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明顯改變。
例句:
1. 最近發生的東北易幟事件,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讨論。
2. 東北易幟帶來了許多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變革。
組詞:
《東北易幟》這個詞不能簡單地組成其他詞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獨立的詞彙。
近義詞:
《東北易幟》的近義詞可以是“東北政權更疊”或者“東北權力轉移”,它們的意思和描述有相似性。
反義詞:
《東北易幟》的反義詞可能是“東北政權穩定”或者“東北政權不變”,它們表示東北地區政權沒有發生轉移或更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