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片。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盜俠》:“ 韋 ( 韋行規 )下馬負一樹,見空中有電光相逐如鞠杖,勢漸逼樹杪,覺物紛紛墜其前, 韋 視之乃木劄也。”
(2).古代書寫用的木簡。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有幾個還帶着筆、刀、木劄,預備抄講義。”
木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結構與曆史應用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木劄"由"木"與"劄"二字複合構成。《漢語大詞典》中,"木"指樹木或木材制成的器物,"劄"本義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後引申為書信、公文。組合後,"木劄"特指經過削制的薄木片,常用于古代文書、标籤或簡牍制作。
二、結構解析
據《說文解字注》,"劄"字從木、乙聲,本義為"牒也",即用于書寫的木片。木質材料因易得且便于刻寫,成為早期文字載體,"木劄"即此類文化産物。
三、曆史應用
考古發現顯示,漢代簡牍文書多使用松木、杉木制成木劄,尺寸約23厘米(漢制一尺),寬1-3厘米,以墨書寫後編連成冊。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的漢代郵驿木劄,印證了其作為公文傳遞載體的功能。
四、文獻例證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古碑皆以木劄為之",表明唐代仍延續木制碑刻傳統。《齊民要術》中"削木劄記農事"則佐證了其在農業生産中的記錄用途。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簡牍學研究》文物出版社
《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古籍出版社
《酉陽雜俎校注》中華書局
《齊民要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木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出處 | 内容 | 說明 |
---|---|---|
《酉陽雜俎》 | “覺物紛紛墜其前,韋視之乃木劄也” | 描述木片形态 |
《出關》 | 學者攜帶木劄記錄文字 | 體現書寫用途 |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書寫材料或成語用法,可參考《漢語詞典》相關條目(來源:、2)。
頒示卑辭筆宣不老衣昌煇纏結超朗程督鸱苕從迹大昊鼎賊爾綿訛紊犯齋憤氣府官伏落鼓栧還年駐色厚答徽榮徽真胡說亂道胡以劍跗夾望車極際靖享浸浸酒炙狙公郡城窠绫老家兒廖亮冽冽李郭荦荦大者弭定陌額魔窟祁哀悄冥冥鞘子秦棧肉裡刺生赀神錦衾深文傅會視死如生疏暢搜攪酸杖素葉鐵線蓮往複頑皮無底藏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