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滞的意思、抵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滞的解釋

遲鈍,不靈活。 唐 白居易 《微之重誇州居因嘲茲石聊以寄懷》詩:“神鬼曾鞭猶不動,波濤雖打欲何如?誰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堅頑兩有餘。” 唐 元稹 《獻荥陽公詩五十韻》:“抵滞渾成醉,徘徊轉慕膻。”

觝滯:遲鈍;不靈活。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往時讀書,自以不至觝滞,今皆頑然無復省録。” 清 劉大櫆 《贈張清少序》:“而﹝ 清少 ﹞好與賢俊交遊,與之語,欣然喜,豁然胸中,畧無有觝滞。”一本作“ 抵滞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抵滞”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遲鈍、不靈活
    指人或事物反應遲緩、不夠敏捷。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詩句“抵滞堅頑兩有餘”,以及元稹的“抵滞渾成醉”,均以“抵滞”形容人的精神狀态或行為遲緩。古籍中亦寫作“觝滯”,如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中的用法。

  2. 阻礙、停滞不前
    作為成語使用時,表示事物因阻力無法順利推進,如“工作進度抵滞”。此意強調外部或内部的障礙導緻停滞。


二、使用場景與擴展


三、總結

“抵滞”既可指人/物的遲鈍特性,也可指事物的停滞狀态,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可參考《全唐詩》或《柳宗元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滞(dǐ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物體或事情因阻礙而停滞不前的狀态。下面将為你介紹抵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抵滞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止(足),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抵滞是由“扌”代表了人的手,而“止”代表了腳。因此,抵滞字形象地描繪了人的手和腳受阻而無法前進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抵滞的寫法為「抵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抵滞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較大的變化。 例句: 1. 由于交通堵塞,我被抵滞在了路上。 2. 這次洪水導緻了交通的抵滞。 組詞: 抵滞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抵滞現象、抵滞狀況等。 近義詞: 拖延、滞留、停滞 反義詞: 順暢、暢通、前進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需要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