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審物的意思、審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審物的解釋

詳察物情。《國語·吳語》:“大夫 種 進對曰:‘審物則可以戰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審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ěn wù,其核心含義為“詳察物情”,即細緻觀察、分析事物的本質或實際情況。以下為綜合解釋:

  1. 詞義解析

    • 審:指詳細、周密地審查或思考,如“審慎”“審視”。
    • 物:泛指事物、客觀存在,如“事物”“物質”。
      組合後,“審物”強調通過細緻觀察與分析,把握事物的内在規律或真實情況。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吳語》,記載春秋時期吳國大夫文種(種)的言論:“大夫種進對曰:‘審物則可以戰乎!’”。此處指在軍事決策前需透徹了解敵我形勢。

  3.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分析或哲學讨論,強調理性認知的重要性。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古籍用例或延伸含義,可參考《國語》相關研究或權威詞典(如、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審物的意思

《審物》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根據事物的特點和屬性進行物品的檢查、觀察和評估,來确定其真僞、品質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審物》的部首是“⼗”(十),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審物》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庸》一書中,作者為孔子的弟子之一的曾參。這本書是一本儒家經典文獻,強調人類的修養和治理,包含了對道德、仁義和國家治理的論述。

繁體

《審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審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變化,而《審物》則是如今寫法的簡化版本。在古時,“審”是由“辛”(心)和“八”(刀)組成,表示人們用心去審視物品。而“物”則由“牛”(牛角)和“勿”(刀)組成,表示物品的特征。

例句

1. 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審物,從而避免購買到僞劣商品。

2. 作為鑒定專家,他可以憑借過人的審物能力來判斷古玩的真僞。

組詞

審查、審美、審判、審慎、審時度勢

近義詞

鑒别、辨别、識别、觀察、察看

反義詞

草率、盲目、莽撞、漫不經心、糊裡糊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