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縣 北。 碣石山 馀脈的柱狀石亦稱 碣石 ,該石自 漢 末起已逐漸沉沒海中。《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 太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漢書·武帝紀》:“行自 泰山 ,復東巡海上,至 碣石 。” 唐 韋應物 《彈棋歌》:“豈如 昆明 與 碣石 ,一箭飛中隔遠天。” 明 王錂 《春蕪記·獻賦》:“似迢遙乘槎海畔,把 碣石 相望。” 毛6*澤6*東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東臨 碣石 有遺篇。”
(2).指墓碑。 唐 司空圖 《偶詩》之三:“一掬 信陵 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碣石漢語 快速查詢。
“碣石”一詞含義豐富,需結合曆史、地理和文學語境綜合理解:
山名(河北昌黎)
碣石最常指河北省昌黎縣北部的碣石山,是古代重要地理标志。《尚書·禹貢》《漢書·武帝紀》均記載帝王登臨此山觀海之事。其馀脈柱狀石因地質變化自漢末逐漸沉入海中。
地理位置的争議
關于碣石的具體位置,曆史上有多種說法,包括山東無棣、遼甯綏中等,主要因文獻記載差異和地貌變遷引發争議。
墓碑的比喻義
唐代文學中,“碣石”引申為墓碑,如司空圖《偶詩》以“碣石”代指陵墓标識,象征紀念意義。
現代地名(廣東碣石鎮)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是當代地名,以摩托車産業聞名,兼具曆史與經濟地位,現為全國重點鎮。
成語中的象征意義
作為成語,“碣石”比喻堅定不移的立場或決心,源自其作為石碑的穩固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釋義的文獻依據或擴展内容,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碣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刻石為界。碣石從概念上來說,通常是指豎立于江、河、湖、海或山等地方的石碑,用以标示界限或紀念重要事件。
《碣石》這個詞由3個漢字組成,拆分後的部首是石。
碣的拆分後為石+曷,共12劃。
石的拆分後為石,共5劃。
《碣石》一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治石碣,立四時、五方、興、昏之碣,以為标矣。”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為标示邊界和紀念事件的石碑。
在繁體字中,碣和石的寫法分别為碣和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碣的寫法多種多樣。一種常見的寫法是:石+日+分。
石的寫法比較穩定,和現代寫法一緻。
1. 河畔豎起了一塊碣石,以示紀念。
2. 那塊碣石已有千年曆史,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3. 這座墓前立着一塊碣石,記錄着逝者的名字和事迹。
碣字旁:碣堂(古時立碣的地方,借指學校或書院)、碣石山(位于江蘇宜興市的一座山名)。
碑、牌坊。
界限、邊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