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碣石的意思、碣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碣石的解釋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縣 北。 碣石山 馀脈的柱狀石亦稱 碣石 ,該石自 漢 末起已逐漸沉沒海中。《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 太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漢書·武帝紀》:“行自 泰山 ,復東巡海上,至 碣石 。” 唐 韋應物 《彈棋歌》:“豈如 昆明 與 碣石 ,一箭飛中隔遠天。” 明 王錂 《春蕪記·獻賦》:“似迢遙乘槎海畔,把 碣石 相望。” 毛6*6*《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東臨 碣石 有遺篇。”

(2).指墓碑。 唐 司空圖 《偶詩》之三:“一掬 信陵 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碣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碣石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包含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地理實體指代

碣石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的獨立山體,海拔695米,因形似立柱、頂部平坦如碑而得名。《漢書·地理志》載“碣石山在遼西郡絫縣”,屬古代帝王巡狩之地,秦始皇、漢武帝均曾登臨。其地理位置與渤海相鄰,曹操《觀滄海》中“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指此山。

二、古籍中的地貌描述

《說文解字》釋“碣”為“特立之石”,段玉裁注“方者為碑,圓者為碣”,強調其形态特征。《尚書·禹貢》記載“夾右碣石入于河”,指黃河入海口附近的标志性地标。漢代學者鄭玄注解其為“海畔山”,印證其濱海屬性。

三、考古與曆史争議

碣石具體方位存在學術争議,一說沉入渤海,另一說仍為現存山體。考古發現秦皇島金山咀遺址出土秦漢行宮遺迹,部分學者認為此處即秦始皇東巡刻石處。《水經注》記載魏晉時期碣石仍為海岸山體,後因泥沙淤積導緻地貌變遷。

四、文學意象象征

碣石在詩詞中常用于寄托壯志豪情,如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此意象源自曹操《觀滄海》開創的滄海詠懷傳統。唐代詩人高適《燕歌行》亦以“旌旆逶迤碣石間”描寫北方邊塞景象。

網絡擴展解釋

“碣石”一詞含義豐富,需結合曆史、地理和文學語境綜合理解:

  1. 山名(河北昌黎)
    碣石最常指河北省昌黎縣北部的碣石山,是古代重要地理标志。《尚書·禹貢》《漢書·武帝紀》均記載帝王登臨此山觀海之事。其馀脈柱狀石因地質變化自漢末逐漸沉入海中。

  2. 地理位置的争議
    關于碣石的具體位置,曆史上有多種說法,包括山東無棣、遼甯綏中等,主要因文獻記載差異和地貌變遷引發争議。

  3. 墓碑的比喻義
    唐代文學中,“碣石”引申為墓碑,如司空圖《偶詩》以“碣石”代指陵墓标識,象征紀念意義。

  4. 現代地名(廣東碣石鎮)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是當代地名,以摩托車産業聞名,兼具曆史與經濟地位,現為全國重點鎮。

  5. 成語中的象征意義
    作為成語,“碣石”比喻堅定不移的立場或決心,源自其作為石碑的穩固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釋義的文獻依據或擴展内容,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孤飛報頭苯基筆潤不射宿草廬常隨陳王賦螭舫遲局齒冷沖滿打慘雕杇棣萼獨木不成林峨弁房産發瘧子奮袂而起撫掌慣習過度緊張寒液恒制箋劄禁墀窠叢空桐快刀斬麻苦臉括撮林西遺址鸾翔鳳翥媚妩靡靡拈破濃抹淡妝女色盤計青釉料蕲年宮七起八落虬龍佉路瑟咤軟件師公瘦長子帥道署榜私刻素修坦克脫懶往句誣脅獻納院憲秩餡子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