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設防堅固的城池。 清 馮桂芬 《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株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将淪灰燼。”
“鐵郭金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比喻設防極其堅固的城池,形容防禦工事堅不可摧,難以攻破。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鐵鑄的外城”和“金屬打造的城牆”兩種意象疊加,強調城池的固若金湯。
出自清代馮桂芬的《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株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将淪灰燼。”
(注:原文指即使城池再堅固,若無軍隊駐守,最終也會被摧毀,暗喻防禦需“人”與“工事”結合)。
“敵軍圍困數月,卻無法攻破這座鐵郭金城。”
“現代國防不僅是鐵郭金城,更需科技與人心。”。
此成語多用于軍事、曆史或文學語境,強調防禦的嚴密性。例如在描述古代要塞、關隘或現代戰略要地時,可用其比喻固守能力。此外,它也隱含“再堅固的工事也需人力維護”的辯證思想(參考出處原文)。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典故,可查閱清代文獻或軍事史資料。
《鐵郭金城》是一個成語,形容城牆堅固,防禦力強,比喻堅不可摧的力量或固若金湯的防護。
《鐵郭金城》由“金”、“土”、“寸”、“長”、“矢”組成。
《鐵郭金城》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學傑作《左傳·闵公十三年》中:“郭有牆焉,宛如金城鐵郭。郭啟而開之。”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
繁體字為《鐵郭金城》。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一般采用篆書體、隸書體等形式來書寫成語。對應于《鐵郭金城》,其古時候的漢字書寫為:
鐵: 銑耳金旁、為金屬器物
郭: 老楷形,象征庇護之所
金: 金屬礦石
城: 口元加二冖、象征圍合之物
1. 這個公司的安全措施堪稱鐵郭金城,沒有一點漏洞。
2. 這個隊伍有着鐵郭金城的防守,很難被對手攻破。
1. 鐵牆銅壁
2. 金剛不壞
3. 郭門
堅不可摧、固若金湯
紙糊的牆、沙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