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滞的意思、抵滞的详细解释
抵滞的解释
迟钝,不灵活。 唐 白居易 《微之重夸州居因嘲兹石聊以寄怀》诗:“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餘。”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抵滞浑成醉,徘徊转慕膻。”
觝滯:迟钝;不灵活。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往时读书,自以不至觝滞,今皆顽然无復省録。” 清 刘大櫆 《赠张清少序》:“而﹝ 清少 ﹞好与贤俊交游,与之语,欣然喜,豁然胸中,畧无有觝滞。”一本作“ 抵滞 ”。
词语分解
- 抵的解释 抵 ǐ 挡,拒,用力对撑着:抵挡。抵制。抵抗。抵赖。 顶撞,冲突,矛盾:抵触。 代替,相当,顶替:抵押。抵偿。抵充。抵还(俷 )。 到达:抵京。抵临。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滞的解释 滞 (滯) ì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 遗落:“此有滞穗”。 畅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抵滞”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迟钝、不灵活
指人或事物反应迟缓、不够敏捷。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诗句“抵滞坚顽两有餘”,以及元稹的“抵滞浑成醉”,均以“抵滞”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行为迟缓。古籍中亦写作“觝滯”,如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中的用法。
-
阻碍、停滞不前
作为成语使用时,表示事物因阻力无法顺利推进,如“工作进度抵滞”。此意强调外部或内部的障碍导致停滞。
二、使用场景与扩展
- 古籍中的用法:多见于唐代诗文,侧重形容人的迟钝或顽固(如“坚顽”)。
- 现代延伸:可描述项目、计划等受阻,如“流程抵滞需优化”。
- 异体字:部分文献中写作“觝滯”,意义相同。
三、总结
“抵滞”既可指人/物的迟钝特性,也可指事物的停滞状态,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可参考《全唐诗》或《柳宗元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抵滞(dǐ zhì)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物体或事情因阻碍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面将为你介绍抵滞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抵滞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止(足),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抵滞是由“扌”代表了人的手,而“止”代表了脚。因此,抵滞字形象地描绘了人的手和脚受阻而无法前进的情景。
在繁体字中,抵滞的写法为「抵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抵滞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较大的变化。
例句:
1. 由于交通堵塞,我被抵滞在了路上。
2. 这次洪水导致了交通的抵滞。
组词:
抵滞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抵滞现象、抵滞状况等。
近义词:
拖延、滞留、停滞
反义词:
顺畅、畅通、前进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