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檢驗考核。《新唐書·元載傳》:“時拟奏文武官功狀多謬舛, 載 虞有司駁正,乃請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團奏,不須檢勘,欲示權出於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會昌五年舉格節文》:“今諸州府所試,各須封送省司檢勘。” 宋 司馬光 《務實》:“材任相違,職業廢弛,而檢勘出身,比類資序,其於審官,不亦遠乎?”
(2).檢查考定。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陳導》:“見一人龐眉大鼻,在舟檢勘文書,從者三五人。”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神口開》:“ 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與 宇文錯 争田,俱無公執,雖經檢勘,難定是非。”
“檢勘”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通過審查、調查來查明真相或驗證事實。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證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新唐書》《唐摭言》等古籍記載。
《檢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核查、調查、勘察、審查等。
《檢勘》這個詞的部首是“扌”,即手,表示與手有關的動作或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0。
《檢勘》是一個由簡體字組成的詞語,其繁體字為「檢勘」。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結構有所不同。《檢勘》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其字義基本相同。
1. 我們需要對案件進行仔細的檢勘,以獲取更多的證據。
2. 調查人員對現場進行了細緻的檢勘,找到了一些重要線索。
根據《檢勘》兩個字的意義,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檢查:對事物進行細緻地審查、核實。
2. 勘測:對地理、地形、地貌等進行實地勘察和測量。
3. 核對:對照比較,确保符合标準或要求。
與《檢勘》相近的詞語有:
1. 調查:對某一事物或事件進行詳細的了解、詢問和取證。
2. 審查:對某一事物或事件進行仔細的查看、審核。
3. 研究:對某一問題或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索、分析。
與《檢勘》相反的詞語有:
1. 忽視:不重視、不關心,對某一事物或問題不進行認真處理。
2. 掩蓋:故意隱瞞、掩飾事實真相。
3. 疏忽:因為粗心大意而忽視或疏漏某些事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