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遣的意思、棄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遣的解釋

抛棄、驅逐。《三國志·蜀志·劉琰傳》:“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與 後主 有私,呼(卒)五百撾 胡 ,至於以履搏面,而後棄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遣"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棄"和"遣"兩個動詞組成,其核心含義指抛棄、舍棄并打發離開,常用于描述對人的處置方式,帶有較強的決絕意味。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棄 (qì)

    本義為抛棄、扔掉。《說文解字》釋:"棄,捐也",強調主動丢棄無用之物。引申為背棄、遺棄,如《尚書·大诰》"無遺壽幼",即不留情面地舍棄。

  2. 遣 (qiǎn)

    本義為釋放、打發走。《說文解字》:"遣,縱也",指解除束縛令其離開。後引申為放逐、驅逐,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

合成詞義:"棄遣"融合二者,指徹底抛棄并驅逐,多用于人際關系中單方面的斷絕行為。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447頁)

    棄遣:抛棄并遣送。多指休棄妻子。

    例證引《漢書·孔光傳》:"時定陵侯淳于長坐大逆誅,長小妻乃始等六人皆以長事未發覺時棄去,或更嫁。及長事發,丞相方進議以為當坐。光議以為不當坐,後皆棄遣。"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直接收錄"棄遣",但"棄"釋為"扔掉、舍棄","遣"釋為"打發、送走",複合義符合古語用法。


三、古籍典型用例

  1. 休棄妻子

    《漢書·孔光傳》載廷議案例,讨論是否應懲罰被棄遣的妾室(見前引文),反映漢代法律對"棄遣"行為的倫理争議。

  2. 放逐仆從

    《聊齋志異·阿纖》:"奚疑之,謂高曰:‘仆雖固貧,然視棄遣者如敝屣矣。’"此處指像丢棄破鞋一樣打發走仆人。


四、語義辨析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3.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6.
  4. 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 1962.
  5. 蒲松齡. 《聊齋志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注:古籍原文鍊接因版本差異未提供,可依據标注出版社紙質書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棄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棄遣”指抛棄、驅逐,包含主動放棄或強制驅逐的雙重含義。既可表示對人或物的徹底舍棄(如“棄之不顧”),也可指通過強制手段使對方離開(如“驅逐出家門”)。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棄”意為放棄、丢棄,如“棄權”“棄置”;
    • “遣”本指派遣,引申為排解、驅逐,如“遣散”“遣返”。
      組合後強調主動斷絕關系并驅離的行為。
  2. 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蜀志·劉琰傳》記載:劉琰因懷疑妻子與後主有私情,命人毆打妻子後“棄遣”,即将其驅逐出家門。此例體現了古代對家庭成員的單方面驅逐權。

三、使用場景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日常表達中更常用“抛棄”“驅逐”等替代詞。

别人正在浏覽...

敗禦棒老二榜青編掜邊俗逼略逼塗長虹嘲啾大羅點石成金雕蟲小巧地師端管斷弦蹲蹬剛巨感恸革鞾恒久何取鬨堂歡會回舞芔歙活撲剌鹄纓解祠介祉咎徵柯葉羸民嫠獨淩辱六神魯史忙冗茗雪侔尊穆滿凝靜前載拳局悛慎人工人銜如埙如箎燒炭事期水妖水玉虒台速化偷營劫寨玩人喪德委意無向賢厚陷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