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距踴 ”。跳躍;蹦跳。《舊五代史·周書·唐景思傳》:“ 顯德 初, 河東 劉崇 帥衆來寇, 世宗 親總六師以禦之。及陣於 高平 , 景思 於 世宗 馬前距踴數四,且曰:‘願賜臣堅甲一聯,以觀臣之效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胸中寃氣扼塞,距踴聲屈。” 何垠 注:“距踴,騰躍也。” 韋君宜 《似水流年·*********情思》:“距踴三千次,回思廿八年。”
見“ 距踴 ”。
“距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ù yǒng,其核心含義是跳躍、蹦跳。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距踴”亦作“距踴”,指身體騰躍的動作,常用于描述人或動物跳躍的狀态。例如《舊五代史》中記載唐景思“距踴數四”(多次跳躍),形容其躍躍欲試的姿态。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古文或詩歌,形容動态場景或情感張力。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于特定語境下的修辭表達。
需注意“距踴”與“距踴”是同一詞語的不同寫法,并非錯别字。此外,部分網絡資料(如)可能摻雜無關信息(如家具城描述),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距踴》(jù yǒ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動詞的意思。它的意思是“遠跳”、“跳得高遠”。用來形容人或動物高興的跳躍動作,也可用來比喻某個事物在某個範圍内跳躍、翻飛。
《距踴》這個詞的兩個部首分别是“足”和“行”,拆分之後可以得到“⻊”和“行”,共有10個筆畫。
《距踴》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文獻,在《莊子·秋水》篇中有:“物與我無隱,複物與我無辭,距踴而不窮。”繁體字為「距踴」。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距踴」這個詞可以以古體字寫為「 距踴」,在字形上有一些差異。
1. 那隻小鹿在草地上距踴,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2. 孩子們放學了,興奮地在操場上距踴着玩耍。
組詞: 跳躍、舞蹈、騰躍、翻飛。
近義詞: 跳遠、翻跳、飛躍。
反義詞: 落地、靜止、停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