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德傑出的人。 三國 魏 阮籍 《奏記詣蔣公》:“羣英翹首,俊賢抗足。” 唐 杜甫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口號絕句》之九:“ 紫氣關 臨天地闊, 黃金臺 貯俊賢多。”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 淮南 多俊賢,歷代挺材異。”
“俊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才德出衆的人,常用于形容兼具才華與品德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詩詞庫等來源。
俊賢(jùn xián)是一個漢字詞語,充滿了褒義。它指的是一個人聰明、才智出衆,并且品德高尚、道德修養深厚的人。
俊賢的拆分部首為人(rén),表示這個詞語與人有關。
俊賢的筆畫數為9畫,它的具體筆畫順序為:豎提(1畫)、橫折(2畫)、橫折(3畫)、豎(4畫)、撇(5畫)、橫(6畫)、橫(7畫)、豎鈎(8畫)、橫折(9畫)。
俊賢的來源較為複雜,主要由“俊”和“賢”兩個字合成而來。其中,“俊”原本為形容詞,表示聰明、才華出衆的意思;“賢”則是形容詞,表示有品德、修養高尚的意思。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名詞,将聰明才智與高尚品質相結合。
在繁體字中,俊賢的寫法為「儁賢」。
古時候,俊賢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俊”字的寫法為「遵」,意為遵循,表示遵循規範的意思;“賢”字的寫法為「賢」,與現代相同,表示有德行的人。
1.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既是俊賢的人才,又是道德高尚的榜樣。
2. 他不僅外貌俊秀,而且品德賢厚,真是個俊賢的年輕人。
3. 他的俊賢之舉在全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1. 俊賢者:指具備俊賢品質的人。
2. 俊賢不凡:形容一個人聰明才智過人、品德卓越。
3. 俊賢人才:指有傑出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
俊賢的近義詞:聰明才智、智勇雙全、賢者智士。
俊賢的反義詞:愚笨、愚蠢、庸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