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颉的意思、盜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颉的解釋

竊取克扣。《新唐書·高仙芝傳》:“我退,罪也,死不敢辭。然以我為盜頡資糧,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存在兩種常見标注(dào jié 或 dào jiá),其核心含義為竊取克扣,多指通過不正當手段侵占或削減財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指以隱蔽方式竊取或克扣他人財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吏貪污、軍資挪用等行為。例如《新唐書·高仙芝傳》提到“以我為盜頡資糧,誣也”,即指控高仙芝克扣軍糧。

  2. 字詞分解

    • 盜:偷竊、非法占有。
    • 颉(jiá):此處通“減克”,即削減、克扣。

二、讀音與用法争議

  1. 讀音差異
    部分詞典标注為“dào jié”(如、5),而《新唐書》等古籍引用中多讀“jiá”。從權威性來看,dào jiá更符合曆史文獻的原始讀音。

  2. 成語說法的存疑
    有來源稱其為成語并解釋為“人才流失”,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誤傳,建議以“竊取克扣”為準。


三、應用示例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盜竊别人的創作或發明,或者抄襲别人的作品。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盜(宀)和颉(頁),其中盜表示竊取,颉表示頭頸部分。《盜颉》共有19個筆畫。 該詞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人物盜颉,在《山海經》中有關于他的記載。盜颉是民間傳說中的盜賊,它經常盜竊别人的作品,尤其是盜取他人的文學創作,并冒充自己的作品。因此,該詞逐漸演變為指代盜竊或抄襲他人的創作的行為。 《盜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盜頡》,拆分部首和筆畫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盜颉的字形稍有不同。在甲骨文中,它的形狀為一個人頭上帶有角的形象,象征着盜賊的特征。到了篆書時期,它的形狀逐漸變為一個頭部帶有扁平表示,并添加了一點記號,表示不誠實的意味。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被指控盜颉了其他作家的小說内容。” 與《盜颉》相關的組詞可以有:盜版、盜取、盜用等。近義詞可以有:偷竊、剽竊、抄襲等。反義詞可以有:創新、原創、獨創等。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