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曬翅的意思、鳳凰曬翅的詳細解釋
鳳凰曬翅的解釋
唐 代酷吏所設的刑罰名。以橫木關手足而轉之。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二:“﹝監察禦史 李嵩 、 李全交 、殿中 王旭 ﹞皆狼戾不軌,鴆毒無儀,體性狂疎,精神慘刻。每訊囚,必……遣仙人獻果、玉女登梯、犢子懸駒、驢兒拔橛、鳳凰曬翅,獮猴鑽火。”亦稱“ 鳳曬翅 ”。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二:“ 周 推事使 索元禮 ,時人號為‘ 索 使’。訊囚作鐵籠頭……又為‘鳳曬翅’、‘獮猴鑽火’等。”
詞語分解
- 鳳凰的解釋 具有鮮豔羽毛和優美體型和動作的一種鳥,從前中國皇宮裡将它馴養,并與神話中的鳳凰相聯繫,作為好運的象征,有人認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詳細解釋亦作“ 鳳皇 ”。.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
- 曬翅的解釋 古代酷刑之一種。
網絡擴展解釋
“鳳凰曬翅”是唐代武則天時期出現的一種酷刑,由酷吏索元禮等人設計,主要用于審訊囚犯。其名稱雖帶有神話色彩,但實際執行手段極為殘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曆史背景
該刑罰屬于唐代酷吏的刑訊手段,盛行于武則天統治時期。其核心方法是通過固定犯人肢體并旋轉刑具,導緻身體扭曲甚至死亡。
二、刑具結構與行刑方式
-
刑具組成
包含四部分:
- 頂部小籠(尼爾籠頭):固定頭部;
- 中部大籠:容納軀幹;
- 内部十字架:綁縛四肢;
- 底部搖棒:驅動旋轉。
-
行刑過程
将犯人頭部固定于小籠,四肢綁在十字架上,轉動搖棒使身體隨十字架旋轉,而頭部保持靜止。當旋轉角度超過人體極限時,會導緻脊椎斷裂或關節脫位。
三、曆史記載與别稱
- 唐代張鷟《朝野佥載》記載,酷吏李嵩、李全交等人使用此刑,并與其他酷刑(如“仙人獻果”“玉女登梯”)并列。
- 别稱“曬翅”“鳳曬翅”,部分文獻簡化為“鳳曬翅”。
四、其他解釋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形容“美好事物被隱藏”,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與原意無關。建議以唐代酷刑解釋為主流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刑具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朝野佥載》原文或唐代司法制度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鳳凰曬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鳳凰破繭展翅飛翔,形容人經曆挫折後重獲新生,重新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鳳(幾刀)+凰(從鳥)+曬(日)+翅(羽,從羽)
來源:鳳凰曬翅的典故最早出自《周易·系辭上》:“鳳凰來儀,左輔以南星,則翼翣其鄰,朝廷之光也;子仆善視,有光也。”這裡講述了鳳凰來儀的情景,比喻君子高風亮節。後來,這個典故被人們引申為恢複舊有的輝煌或重新振作的象征。
Traditionally, the character 鳳 was written with six strokes, 凰 with ten strokes, 曬 with eight strokes, and 翅 with nine strokes.
繁體:鳳凰曬翅
古時候漢字寫法:鳳凰曬翅的古代寫法為鳳凰曬翅。在古代漢字中,鳳凰的字形有所不同。曬的古字形為曬,翅的古字形為翄。
例句:他經曆了一番失敗後,如鳳凰曬翅般重煥精神風采。
組詞:鳳凰涅槃(鳳凰在火中重生);翅膀(鳥類用于飛行的器官);曬太陽(在陽光下曝曬身體)。
近義詞:脫胎換骨(指徹底改變、進步);浴火重生(在苦難中重獲新生)。
反義詞:束手無策(無計可施);失去信心(喪失信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