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較小的毛筆。 唐 胡令能 《詠繡障》詩:“日暮堂前花蘂嬌,争拈小筆上牀描。” 宋 李昉 《代人贈襄陽妓》詩:“ 峴山亭 畔紅妝女,小筆香牋善賦詩。” 宋 蘇轼 《與無釋老師書》:“吾師要寫大字,特為飲酒數杯,隻用尋常小筆作二額。”
(2).指繪畫中的小作品。 唐 李綽 《尚書故實》卷二:“ 顧況 字 逋翁 ,文詞之暇,兼攻小筆。” 宋 歐陽修 《試筆·溫庭筠嚴維詩》:“詩之為巧,猶畫工小筆爾。” 清 金農 《四哀詩·王嶼》:“粉本工小筆,能箋《爾雅》誤。”
(3).小數量的(用于款項)。 老舍 《四世同堂》九三:“每天,他還照常上茶館去坐坐,然而小筆的生意,他已經看不上眼。”
“小筆”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指書寫或繪畫時使用的尺寸較小的毛筆。常見于古代詩詞和文獻中,例如:
指篇幅較小、内容簡練的畫作,多用于藝術領域:
用于形容金額較小的交易或收入,常見于現代文學:
注意:部分網頁提到“小筆”為成語,指“微不足道的利益”,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建議優先參考前三項傳統釋義。
小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小號的筆,也可以指寫字時字迹較小的筆。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小”和“筆”。小、筆分别表示大小、書寫工具。
小筆的拆分部首分别為“小”和“筆”,表示大小和書寫工具。根據漢字的結構和筆畫順序,小筆共有7個筆畫,其中“小”部3個筆畫,表示大小,而“筆”部4個筆畫,表示書寫工具。
小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時候可能是指一種尺寸較小的毛筆。後來,隨着文明的演進,小筆也可指小號的鋼筆、圓珠筆等現代書寫工具。在繁體字中,小筆也擁有相同的寫法,沒有太大的差别。
在古代漢字中,小筆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漢字寫法中的“小”字由較為繁雜的橫、豎、撇、捺組成,形狀更為複雜;而“筆”字也經過演變,書寫時形似一隻毛筆,比較貼近現代的書寫工具形态。
1. 我用小筆寫下了這篇文章。
2. 這支小筆的字迹很細膩。
3. 她拿起小筆輕輕地描繪着畫面。
組詞:小筆袋、小筆記本、小筆鋒利
近義詞:細筆、短筆
反義詞:大筆、粗筆
【别人正在浏覽】